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

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_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类型

ysl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_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类型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_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类型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成语的结构特点是

2.成语的结构有哪些?

3.四字格成语的五种基本结构

4.中文四字成语的结构

5.成语有哪些?分别什么意思?

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_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类型

成语的结构特点是

       成语的结构特点是复杂多样的,一般来说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之分。

       复合结构包括主谓、动宾、偏正、后补、兼语、连谓、并列等短语形式的结构和承接、转折、选择、因果、目的、条件、设等紧缩复句式结构。成语结构的复杂多样性有助于表达丰富、深刻的含义,也有助于描述复杂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

       成语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结构紧密固定,许多语法著作称之为固定短语(或词组)。所谓“固定”是指其结构定型,不能随意更改。一是词序固定,不能变动;二是字眼不能更改;三是字数不能增减。例如:

       语法结构:

       1、主谓式成语: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愚公移山、万象更新;

       2、联合主谓式成语: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草长莺飞、莺歌燕舞;

       3、联合动宾式成语: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批郤导窾、焚膏继晷、提心吊胆、破釜沉舟、指桑骂槐、买椟还珠;

       4、联合名词式成语: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5、联合动词式成语: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6、动补式成语:逍遥法外、问道于盲;青出于蓝、爱不释手、心乱如麻、重于泰山;

       7、并列式成语:千山万水、画蛇添足、喜怒哀乐、吹拉弹唱、琴棋书画;

       8、偏正式成语: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9、承接式成语:见异思迁、先斩后奏;

       10、因果式成语:水滴石穿、水落石出。

扩展资料:

       成语的由来: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

       另外,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再如“祸国殃民”从字面上看是动宾+动宾的并列式结构,但若晓得它保留了古汉语的使动用法结构特点以后,就懂得它的意思是:“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

       类似的“是古非今”保留了古汉语意动用法结构特点,它的意思是:“认为古代的对,认为现在的错”。有人由于不知其结构特点,将它写成“视古非今”,令人不知所云。

       百度百科-成语 (汉语中定型的词组或短语)

成语的结构有哪些?

       (1)动宾关系

        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顿开茅塞:顿:立刻,一下子;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称自己知识贫乏,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样。。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如丧考妣:丧:死去; 考:死了的父亲;妣:死了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该词带贬义)

       (2)动补关系

        轻如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无动于衷:衷:内心。动,动作,触动。心里一点儿触动也没有,毫不理会。

       荒谬绝伦:绝伦:超过同类。谓荒唐错误到无可比拟的地步。

       (3)动宾补关系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贻笑大方:贻:遗留;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

四字格成语的五种基本结构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中文四字成语的结构

       1. 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几种形式

        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

        1、并列结构。如:东南西北、苦辣酸甜、高低长短、喜怒哀乐

        2、主谓结构。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山穷水尽

        3、动宾结构。 如:漫山遍野, 行云流水,腾云驾雾

        造句

       

        并列结构造句:

        1、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神情上表露出来。

        2、大雾漫天,遮天蔽日,分不清东南西北,辩不明四面八方,顷刻感受到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我。

        主谓结构造句:

        1、他俩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相识的。

        2、每当走进鸟语花香的公园,我的心情总会变得格外舒畅。

        动宾结构造句:

        1、漫山遍野的枫叶好像一片燃烧的火。

        2、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2. 四字格成语的研究背景是什么

        四字格成语内对析 汉语成语中,有许多四字格成语所表示客观事物或现象都具有对偶的修辞色彩,例如①“鸡肠鼠肚”中“鸡肠”对“鼠肚”;②“呕心沥血”中“呕心”对“呖血”;③“融会贯通”中“融会”对“贯通”;④“人寿年丰”中“人寿”对“年丰”……这类内成对偶的成语所形成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是对偶句所没有的。

        如“街谈巷议”引申为社会舆论;“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归,野外辛勤劳动……分析这类成语内对的结构、类别、形式,在高初中语文释词教学中进一步揭示内对成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十分重要。本文所析对语,均来自成语专著,故以“成语内对”称之。

        一 内对结构 四字格内对式成语,其实四个字均为词(或语素),由四个词(或语素)间的结构关系可见:一二词(或语素)与三四词(或语素)结构紧密、一前一后,组合为成语的两部分,且组合方式都是对偶,只是成对的结构不同罢了。常见的有偏正、动宾、动补、主谓四种结构。

        如上所例,①“鸡肠鼠肚”中“鸡肠”和“鼠肚”均为偏正式名词并列内对合成一个短语,意思全变了,“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局”。如:蛛丝马迹、旁门左道、鸡毛蒜皮、甜言密语、方柄圆凿、金戈铁马、人面兽心、天香国色、金口玉言……均为两个偏正式名词前后组合而产生新义,且这类成语的内部都可以前后交换,语意不变,如“天香国色”可说“国色天香”;“金戈铁马”可说“铁马金戈”……又有偏正式的动词相对组合为成语的,如:始乱终弃、潜移默化……还有偏正式的形容词相对组合为成语的,如穷凶极恶、四平八稳……②“呕心沥血”前后为动宾式合成词,动宾并列内对而产生新语义,“比喻费尽心思”。

        又如:捶胸顿足、损兵折将、捕风捉影、偷鸡摸狗、披肝沥胆、斩钉截铁、闭月羞花、沾花惹草……这类内对成语的动宾关系,都是“动+名”模式,关系明显。还有一类关系比较隐藏的动宾内对成语,其模式表象为“动+形容”,但实际上这里的“形容”已经“名物化”成为名词了。

        如“披坚执锐”“坚”和“锐”已经化指“坚固的护身衣甲”和“锋利的兵器”,并列相对组合,“比喻冲锋上阵”。再如:标新立异、拨乱反正、装疯卖傻、喜新厌旧、挑肥拣瘦、改邪归正……③“融会贯通”两部分各是动补式合成词,前后并列、动补相对而构成内对固定短语,产生新语义,再如:除干打尽、斩尽杀绝、修正校对、稳定平衡……④“人寿年丰”前后两部分各是主谓式合成词,前后并列、主谓相对而成内对固定短语,意为“生活很美好”,又如龙飞凤舞、耳聪目明、口是心非、情投意合、室迩人遐…… 成语内对结构的语法关系告诉我们:单靠内对的前部分或后部分都不能表现成语的含义,只有前后两部分结合成对仗、彼此衬托、相互照映,才能表现成语的整体含义。

        二 内对类别 四字格成语内对,常见的有同类词相对、同义词相对、反义词相对。 (一)同类词相对 四字格成语的内对词类,与现代汉语所分词类相同,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1 名词对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包括具体的、抽象的。如:东奔西走、黄童白叟、獐头鼠目、祸枣灾梨、斗转星移、酒醉饭饱、品竹弹丝、雕梁画栋、钳口结舌等,“东”和“西”方位名词对;“童”和“叟”人伦名词对;“獐”和“鼠”动物名词对;“枣”和“梨”植物名词对; “斗”和“星”天文名词对;“酒”和“饭”饮食名词对;“竹”和“丝”乐器名词对;“梁”和“栋”建筑物名词对;“口”和“舌”人体器官名词对…… 2 动词对 常见的有三种:①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如:丢盔弃甲、左顾右盼、……②表心理活动的,如:思前想后、深谋远虑……③表判断、存在的,如:古是今非、无独有偶…… 3 形容词对 常见的有三种:①表示形状的,如:外圆内方、天高地厚……②表示性质的,如:冰清玉洁、天昏地暗……③表示状态的,如红男绿女、愁眉苦脸…… 2楼 4 数量词对 如:二次三番、三年五载…象这类数词量词成套内对的情况并不太多。

        而数词则不少,主要有三种: ①表确数,如“三皇五帝”中“三皇”和“五帝”分别指传说中最古的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又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②表概数,如:千丝万缕、三令五申……③表指代,如举一反三、颠三倒四…… 5 代词对 可分为两类:①指示代词对,如顾此失彼、此起彼伏……②人称代词对,如你死我活、尔虞我诈…… (二)同义词对 内对并列的前后两部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或现象,意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如“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

        再如:孤家寡人、赤县神州…内对后语义全新。 (三)反义词对 常见于名词、动词、开容词,在语义上同属一个范围,但是彼此语义相反、词性相同、结构内对。

        如“东邻西舍”中“东”和“西”为方位名词;“取长补短”中“长”和“短”为形容词,指长度。再如:天南地北、朝秦暮楚;东拉西扯、钻天入地;宽打窄用、说长道短……内对形成固定短语后,都产生了新语义。

        同义词与反义词组合内对而成四字格短语,更是无从计数,。

3.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请写出非四字格成语

        三字:擎天柱、空城计、救世主、五字:开天地、苛政猛于虎、富贵不能*、六字:五十步笑百步、水至清则无鱼、过五关斩六将、七字:君子之交淡如水、勿谓言之不预也、山雨欲来风满楼、1、擎天柱读音:qíng tiān zhù 解释:古代传说能支撑天的柱子。

        比喻能在困难局面下转危为安的重要人物。出处: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万一你是病倒了,我会要失掉一根擎天柱。”

        2、开天地读音:pán gǔ kāi tiān dì解释: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出处:徐凯云《天地变》:“那里,据说是开天地创世以后的葬身之处,那里是精灵族想象中的圣地,是他们灵魂的归宿之处。”

        3、五十步笑百步读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白话释义: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一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以五十步笑百步,那怎么样?4、君子之交淡如水读音: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解释: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白话释义:所以君子的接触如水;小人的接触如醴;君子淡而成;小人甘以破坏5、苛政猛于虎读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解释:政:政治。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白话释义:小儿子认识他,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

4. 为什么成语基本都是四个字

        并非所有成语都是4个字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 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有哪些?分别什么意思?

       1. 成语的结构有哪些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2. 成语的结构

        成语简介

        成语,chengyu,idioms(周祖谟)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3. 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几种形式

        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

        1、并列结构。如:东南西北、苦辣酸甜、高低长短、喜怒哀乐

        2、主谓结构。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山穷水尽

        3、动宾结构。 如:漫山遍野, 行云流水,腾云驾雾

        造句

        并列结构造句:

        1、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神情上表露出来。

        2、大雾漫天,遮天蔽日,分不清东南西北,辩不明四面八方,顷刻感受到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我。

        主谓结构造句:

        1、他俩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相识的。

        2、每当走进鸟语花香的公园,我的心情总会变得格外舒畅。

        动宾结构造句:

        1、漫山遍野的枫叶好像一片燃烧的火。

        2、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4. 左右结构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雨雪霜露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摸爬滚打

        笔墨纸砚

        油盐酱醋

        东南西北

        苦辣酸甜

        高低长短

        高矮胖瘦

        喜怒哀乐

        魑魅魍魉

        唱念做打

        爱恨情仇

        酒色财气

        烟酒糖茶

        年月日时

        风花雪月 亭台楼阁

        望闻问切

        妖魔鬼怪

        衣食住行

        古今中外

        日月星辰

        山川河岳

        生杀予夺

5. abcc式结构的四字成语

        ABCC的135个: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不过尔尔、波光粼粼、波光鳞鳞

        薄暮冥冥、板上钉钉、不甚了了、白雪皑皑、此恨绵绵

        长夜漫漫、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谠论侃侃

        大名鼎鼎、颠毛种种、钉头磷磷、独行踽踽、得意洋洋

        得意扬扬、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度翩翩、丰度翩翩

        福寿绵绵、风雨凄凄、俯仰唯唯、负债累累、瓜瓞绵绵

        顾虑重重、关情脉脉、怪事咄咄、鸿飞冥冥、含情脉脉

        虎视眈眈、虎视耽耽、好善恶恶、饥肠辘辘、剑戟森森

        吉祥止止、空腹便便、苦海茫茫、聊复尔尔、两手空空

        来势汹汹、路远迢迢、泪眼汪汪、磨刀霍霍、目光炯炯

        暮气沉沉、妙手空空、怒气冲冲、秋波盈盈、气喘吁吁

        群雌粥粥、千里迢迢、其势汹汹、气势汹汹、秋水盈盈

        气息奄奄、情意绵绵、人才济济、热气腾腾、人情汹汹

        人情汹汹、人心惶惶、人心皇皇、人言藉藉、人言籍籍

        人言啧啧、神奕奕、瘦骨嶙嶙、生机勃勃、书空咄咄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杀气腾腾、书声琅琅、书声朗朗

        铁板钉钉、天理昭昭、童山濯濯、天网恢恢、天下汹汹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铁中铮铮、威风凛凛、万里迢迢

        万目睽睽、温情脉脉、无所事事、文质彬彬、文质斌斌

        兄弟怡怡、血迹斑斑、心旌摇摇、血泪斑斑、相貌堂堂

        喜气洋洋、羞人答答、想入非非、心事重重、行色匆匆

        行色怱怱、信誓旦旦、小时了了、雄心勃勃、小心翼翼

        兴致勃勃、血债累累、一表堂堂、仪表堂堂、衣冠楚楚

        议论纷纷、杨柳依依、意气扬扬、意气洋洋、野心勃勃

        忧心忡忡、忧心悄悄、言笑晏晏、一息奄奄、余音袅袅

        英姿勃勃、庸中皦皦、庸中佼佼、佣中佼佼、余子碌碌

        言之凿凿、众口嗷嗷、众目睽睽、忠心耿耿、中心摇摇

       成语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结构紧密固定,许多语法著作称之为固定短语(或词组)。所谓“固定”是指其结构定型,不能随意更改。一是词序固定,不能变动;二是字眼不能更改;三是字数不能增减。成语的结构复杂多样,一般来说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之分。复合结构包括主谓、动宾、偏正、后补、兼语、连谓、并列等短语形式的结构和承接、转折、选择、因果、目的、条件、设等紧缩复句式结构。成语结构的复杂多样性有助于表达丰富、深刻的含义,也有助于描述复杂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首先,成语的结构与其意义密切相关,我们要彻底理解成语的意义,就不得不考虑它的结构。弄清了成语的结构有利于我们去理解其意义,掌握其用法。像“略知一二”这个成语,如果我们理解为“略微知道一和二”,这就把它当成的动宾结构的成语。其实它的结构形式是后补关系,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则很容易理解其意义为“略微懂得一点”。“坚不可摧”也是后补结构,其意思是“坚固得不可摧毁”。再如“祸国殃民”从字面上看是动宾+动宾的并列式结构,但若晓得它保留了古汉语的使动用法结构特点以后,就懂得它的意思是:“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类似的“是古非今”保留了古汉语意动用法结构特点,它的意思是:“认为古代的对,认为现在的错”。有人由于不知其结构特点,将它写成“视古非今”,令人不知所云。、我在从事语文教学时,曾见过学生习作中这样的句子:“我讨厌穿奇装衣服。”这与上则相似,都写了一个别字。这也反映了该生不懂得这个成语是前后两个部分是重复表义的并列式结构,“奇装异服”。“奇”“异”同义,“服”“装”同义。第二,弄清成语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运用成语,尽量避免语法上的错误。一般来说,各种结构的成语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功能。如:汉语中动宾结构的动词(除“进口”“出口”等极少数庙主以外)运用时不能带宾语。动宾结构的成语也是如此,作动词用时不能带宾语。像“评头品足”是一个动宾+动宾的并列式成语。有的学生不懂得其结构,说出了“他爱评头品足别人。”的病句。“评头品足”可用作动词,充当谓语,但它不能带宾语。若将此句改为“他最爱对别人评头品足。”就通顺了。此外,弄清成语的结构,在朗读、朗诵时可以区分轻重音,更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在不表达特殊意义的句子里,重音是与句子或短语的语法结构有关的。一般主语为施事者的主谓结构短语(成语),谓语重读:“天花乱坠”、“精神抖擞”。主语为受事者的主谓结构,主语重读:孤芳自赏、居心叵测。偏正结构中的定语,状语重读:一盘散沙、乌合之众、背道而驰、斤斤计较。由此可见,弄清成语的结构对于理解和运用成语意义尤其重大。从语法结构上讲,有的成语相当于词,像单一结构的“乱七八糟”“鸡零狗碎”;有的相当于短语,这是大多数;有的近似于紧缩复句:“万死不辞”“百读不厌”……复合结构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成语的主要或者说是基本的语法结构。按其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关系可分为短语式和紧缩复句式。此类成语前面部分表示人或事物,是被陈述说明的对象;后面部分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特征,是陈述或说明前面部分的。前面部分相当于主语,后面部分相当于谓语。这类成语有的带宾语:泰山压顶、杞人忧天、蜀犬吠日、塞翁失马、叶公好龙……有的不带宾语:细水长流、肝胆相照、大声疾呼、天花乱坠……按主语在成语两部分中的地位可分为施事主语的主谓结构:脚踏实地、塞翁失马、细水长流、胸有成竹、骨肉相连、无依无靠……受事主语的主谓结构:张冠李戴、奇文共赏、咎由自取、机关算尽……这种成语前面部分表示行为、动作,相当于谓语;后面部分是前面部分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名词,相当于宾语:饱经风霜、平分秋色、痛改前非……有一种动宾结构的成语,谓语后面带有双宾语:还我河山、他我杯羹,此类成语极少。按谓语,宾语所带的附加成分可分为:状-谓-宾:枉费心机、大张旗鼓、大兴土木、饱经风霜……状-谓-定-宾:横扫千军、徒有虚名、独树一帜、痛改前非……还有保留古代汉语语法特点的,如:使动用法:独善其身、成人之美……这种结构的成语,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或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从地位上来看,修饰限制部分是“偏”,被修饰被限制部分是“正”,前“偏”后“正”。两部分之间往往夹有“之”一类的结构助词。职:倾盆大雨、不义之财、空头支票……中心语为名词的:小家碧玉、吹灰之力、不速之客、立足之地中心语为动词的:侃侃而谈、勃然大怒、背道而驰、闻风而动中心语为形容词的:惴惴不安、娓娓动听、孜孜不倦、衾影无愧这种关系的成语,前面部分表示一种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特征,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部分对前面加以补充说明。如:妙不可言、肆无忌惮、畅通无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疲于奔命……这样的成语中,有一个名词既作前面动词的宾语,又作后面动词的主语,故称兼语式:有目共睹、引狼入室、惹火烧身、请君入瓮、望子成龙、放虎归山……兼语的后面带宾语的居多,也有不带宾语的:有目共睹、令人发指……连谓式是主语后面连续有两个动词作谓语。这类成语极少。如:自欺欺人、手到擒来并列结构就是前后两部分不分主次,先后,处于同等地位。由于短语有并列式结构,复句也有并列式结构,那么并列式成语究竟是归于复句式结构,还是归于短语式结构呢?基于成语结构的紧密固定性及其作为词,充当句子成份的功能,我们把四字并列式成语归于短语式结构。这类成语前后两部分又是结构相同,且词性一致,形成对称格式。如:光辉灿烂、争分夺秒、勤学好问、志士仁人、风吹雨打、可歌可泣这样的成语有的前后两部分意义相同或相近,加重表意:出类拔萃、旁敲侧击有的前后两部分意义相反或相对,对比表意:前倨后恭、口是心非、 阳奉阴违主谓+主谓:劳苦功高、窗明几净、语重心长、水深火热、鸡飞蛋打动宾+动宾:翻山越岭、抛头露面、挤眉弄眼、求神拜佛、结党营私偏正+偏正:浮光掠影、高歌猛进、深思熟虑、长吁短叹、三心二意此类成语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的第一、三两个字的词性相同,词义相辅(同、近、关)或相反(对);第二、四两个字词性相同,意义相辅或相反。“赤胆忠心”就是一个前后两部分意义相同的并列式成语。“赤”和“忠”同义,“赤”字在《新华字典》上有①红色转忠诚②空;③裸露等意项。那么“赤”字在“赤胆忠心”里面取哪个意项呢?我们知道了它的结构特点,就很容易地选择“忠诚”这一意项。那么“赤手空拳”中的“赤”字则是“空”的意思。由此可见,我们进一步探讨并列式成语的结构特点很有必要。并列式成语大都由同义词或反义词交叉搭配而成。这一特点形成了并列式成语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对偶关系。按照并列式成语的搭配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主谓+主谓:风调雨顺、山穷水尽、海枯石烂、眉开眼笑、仁至义尽动宾+动宾:循规蹈矩、文过饰非、幸灾乐祸、聚精会神、装模作样偏正+偏正:铜墙铁壁、轻描淡写、深谋远虑、暴风骤雨、花言巧语主谓+主谓:此起彼伏、名存实亡、口是心非、眼高手低、貌合神离 动宾+动宾:弃暗投明、顾此失彼、舍本逐末、破旧立新、去伪存真偏正+偏正:南腔北调、先礼后兵、深入浅出、前因后果、早出晚归 主谓+主谓:天翻地覆、尔虞我诈、天昏地暗、你死我活、今是昨非动宾+动宾:瞻前顾后、舍生忘死、扶老携幼、挑肥拣瘦、同甘共苦偏正+偏正:冷嘲热讽、神出鬼没、大惊小怪、左顾右盼、明争暗斗由于并列式成语为数甚多,掌握它的结构特点,对说话写文章大有帮助。中学生说话写作文爱用成语,但又有点不求甚解,乱用一气。如:“爸爸求全责备我,说我偏科。”显然,在此句中学生把“责备”一词当成“责怪”了。如果它知道“求全责备”是一个同义词交叉搭配连用的并列式成语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前面我们讲过,成语结构紧密固定,词序不可随意变动,但并列式成语由于结构有特殊性,使它可以在不改变成语意义的前提下将两部分换位使用。具体有以下几种用法: ①前后两部分换位;“情深意厚”\“意厚情深”,“博古通今”\“通今博古” ②两个部分的内容各自换位,如:风餐露宿\餐风宿露,根深蒂固\深根固蒂 ③首尾词序全部颠倒:剑拔弩张\张弩拔剑,痛心疾首\首疾心痛并列式成语换位活用这一特殊用法,形成了它特殊的修辞功能,给诗词作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古诗词讲究声律。所谓声律一指平仄,一指押韵,并有严格的规定。而平列式成语能通过变换词序,改变结构,来适应诗词这种平仄和押韵的需要,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如《七律。长征》的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一句的格律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但“千山万水”却为“平平仄仄”,将它改为“万水千山”意思未变,而格律恰好与上句合拍。又如元代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一段唱词:“没由来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阎罗殿,怎么将天地也生埋怨。”“动地惊天”是“惊天动地”的前后换位,其作用是与上下文的“宪”“殿”“怨”押韵。由于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部分前后连用,重复表意的并列式成语,往往是两个类似的并列,因此它就显得特别凝炼,集中,概括性强,容量大。用它状物可使形象突出;用来叙事,可使主旨鲜明;用来抒情,可使语气加重;用来论理,可使力量加强。诗词要求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塑造鲜明的形象,表现丰富的内容,并列式成语恰好符合这种要求,因此它在诗词中常常被用。如:陆游《游山西村》诗中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两个成语造成了两个鲜明的形象:一重重青山。一道道绿水,在山环水抱之中,忽然发现了一个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山村。两个成语包含着重山、迭水、柳荫、繁花,从视觉上给人鲜明的形象。并列式成语有一般成语共有的特点,又有它本身独有的特点,它灵活、机动、表现力强。它那特有的修辞功能可大大地提高我们运用成语的能力。在并列结构的四字成语中有少数是四个字并列的,这种并列关系成语可将其内部分成四个部分,可称之为并举式成语。如:青红皂白、古今中外、抑扬顿挫、生死存亡、鳏寡孤独、生杀予夺、多快好省、成败利钝……这类成语在功能上相当于词语,可以充当句子;但结构上看具有复句的各种关系:承接、目的、因果、转折、递进、条件、设、选择等。 这种关系的成语两部分在意义上先后之分,后面承接前面。有的甚至是紧接前面,前后连贯,故又称连贯关系。如:画蛇添足、兔死狐悲、兵来将挡、画龙点睛、马到成功、落井下石 这种关系的结构类似于前述短语式结构中的“连谓式”结构。我们把连谓式结构限定在“主语后面有两个连续动词作谓语”的格式上,就不容易与连贯关系的结构混淆了。 这种关系的成语后面部分不是顺着前面部分说下去的,而是与前面部分说的相反,或转向另一个方向。如:劳而无功、虽死犹生、不约而同。此类成语当中多用连词“而”表示转折。如:“不期而遇”“不辞而别”。当然,不是凡有“而”的成语都是转折关系的成语。如:“扬长而去”,区别的依据是“而”字在成语中是起“顺接”还是“转接”作用。 这种成语的后面部分的意思比前面部分进了一层。如:得寸进尺、得陇望蜀、信而有征、听其言而观其其行。 这种成语,前后两部分讲的相矛盾或相对立的事情、态度,并表示选择其一,而舍去另一。如:宁缺勿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上例中的取舍关系由一、三或一、五两字关联词表示出来。 这种结构的成语,前后两部分分别表示原因和结果,成语两部分所含的因果关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涨船高、打草惊蛇、水落石出、温故知新、唇亡齿寒、曲高和寡、有恃无恐。 这种成语前面讲某事,后面部分表示做某事要达到的目的。如:守株待兔、画饼充饥、灭口、围魏救赵、哗众取宠、削足适履。目的关系结构与连贯关系的结构相近,我们要从意义上去区分它们,连贯关系的成语两部分所述事情只有时间的先后关系,无意义上的依从关系;而目的关系的成语前面部分所述事情是后面部分的铺垫,后面部分所述事情是前面部分事情要实现的目标。如“画龙点睛”属连贯关系,“画龙”与“点睛”只有时间先后关系,没有意念上的依从关系。“哗众取宠”“哗众”是“取宠”的铺垫,“取宠”则是“哗众”的目标。属目的关系。 前面说的是一种每件,后面说的是在这种条件下就怎么样。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分久必合、逢人说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前面部分说的是一种设,后面部分说在这种设下会怎么样。如:插翅难逃、百问不烦、万死不辞、百口莫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设关系与条件关系也容易混淆。如:有闻必录、分久必合等成语究竟是条件关系还是设关系呢?如果我们理解了成语的意义。并且掌握了条件关系、设关系复句的结构特点,也不难区分这两种成语的结构。条件关系前面部分所述事实是已然事实,起码是可能事实,与客观存在相符,再则条件关系成语后面部分所述事实与前面所述条件不是相背的;而设关系成语前面部分所述条件不是已然事实,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前后两部分所述事情是相背的。如:“有闻必录”中“有闻”为可能事实,“必录”是由“有闻”而发生的,故属条件关系。但“万死不辞”中“万死”不是可能事实,且“不辞”与“万死”相背,试想“万死”还不可怕吗、怎么会不辞呢? 9.还有少量像对偶句的成语,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满招损,谦受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类成语我们还是把它们归于并列关系复句式结构。另外有少数成语属于单一结构,它们内部凝成一团,融为一体,不能分为两部分。如:乱七八糟、不三不四、胡说八道、七零八落。这类成语,如果硬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则一般说来,两部分都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甚至无法理解。如:“颠三”是什么意思?“倒四”又是什么意思?“七零”“八落”各为何义?不知道,个别的有一部分能表意,但另外一部分就费解了。如:“胡说八道”的“胡说”的意思很明白;但“八道”呢?不晓得。单一结构选用数词很多,可是那些数词都无实在意义,只是用来配合构成成语而已。这类成语的结构最紧密、稳固,更接近于词。我们分析成语结构时,首先看它是属于复合结构还是单一结构。若属于单一结构就不用再分了;倘为复合结构,再考虑它属于哪种结构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等与并列关系很相似,而实际不同,主要应从意义方面去考虑。谁都知道,绝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为什么成语绝大部分是四个字呢?有的成语,如:盲人瞎马、一刻千金、循循善诱等,它们的早期形式分别为“盲人骑瞎马”“一刻值千金”“循循善诱人”。原来是五六个字。四个字的形式是后来形成的。为什么它们不向七八个字发展呢?这至少说明四个字是汉语成语的基本形式。汉语成语为什么把四个字作为基本形式呢?其原因大致有三。第一,是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原因。汉语在音节上大多是成双成对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差不多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内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来源于古籍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多数成语是四个字。第二,是修辞方面的原因。四字结构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特点。特别是在语言方面能组成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助于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汉语讲究四声。四声是由音调的高低长短变化构成的。古时是“平上去入”,现在是“阴阳上去”通常情况下只分平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仄声较短促,平声较柔长。平仄声调相重相间搭配,能显示语调的各种变化,高低错落,急缓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四字结构是适应这种声调变化的最简洁,凝炼的形式。平平仄仄式:风驰电掣、明争暗斗、风吹草动、天翻地覆仄仄平平式:斗转星移、以手加额、饮水思源、水到渠成平仄平仄式;吃里爬外、因小失大、惟妙惟肖、冠盖相望平仄仄平式:年富力强、舌敝耳聋、人面兽心、明辨是非仄平仄平式:后发制人、未能免俗、趾高气扬、倒行逆施这种平仄协调的语言,确能构成音韵美,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请看下面两句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是仄仄平平式,“天翻地覆”是平平仄仄,平仄合律,自然贴切。读起来跌宕起伏,声调铿锵,起到了独特的修辞作用。第三,是成语的特殊使命方面的原因。成语有什么特殊使命呢?简单地说,既要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又要极其概括精炼。这样的句子过长过短都不行,长了显得松散,累赘;短了,又不容易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而四个字不多不少,最为合适。因为四个字可以组成任何一种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足以表达任何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想。由此可见汉语成语以四个字为基本形式确实事出有因,偶然。分析成语的结构是为正确地理解,合理地运用成语。当然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地依赖对其结构的分析,我们不能为分析成语的结构而分析其结构,否则本末倒置,劳而无功。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成语的结构关系有哪些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