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_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例子

ysladmin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_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例子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成语中的古汉语现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_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例子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

2.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有哪几种

3.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

4.包含文言文特征的成语

5.求20个带有文言词的成语,有成语解释并且有文言词的解释,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_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例子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

       

高中语文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词义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不少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1:?收天下之兵?中的?兵?。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

        例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例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句中的?薄?,可利用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推知?芳不得薄兮?的?薄?作?接近?解。)

识别实词使用正误的方法

        1.吃透词义

        一是要吃透词的基本意义,还要吃透词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二是要吃透词义的轻重、范围和侧重点的差别;三是要吃透实词不同意项的不同用法。

        例如: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的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吃准延宕的基本意思,延宕就是拖延,它还有引申义,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如哈姆雷特的延宕性格,用的就是引申义。句中用的是它的基本意义,所以使用正确。

        再如:这批游击队员,火速从边疆上撤下来了。

        解析边疆是指处于国家边缘地带的疆土,范围较大。这里说游击队员撤出了边疆,陈述不清,应用边境。事实上,词语使用错误,往往是因为对词义的轻重、范围与侧重点把握不准。

        又如: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解析解答此题,除了吃准其间的意思外,还要能吃准它不同的词义的不同用法。其间,一是其中、那中间的意思;二是指某一点时间。前者,表示空间,单独做主语和宾语;后者表时间,单独作状语,前面不能加修饰词。由此看,句中的其间使用正确。

        2.把准词性

        每一个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都是确定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只有把握准了词性,才能做到使用准确无误。

        例如: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解析热诚,做形容词,是热情而诚恳的意思,做形容词时,与满怀不搭配;做名词,是深厚的诚意的意思,怀着诚意,去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在语意上,又讲不通,所以热诚使用错误。这里,应用名词热忱或是热情。

        再如: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味的作品来的。

        解析这个句子中品味使用错误,它是动词,是品尝味道的意思,这里只能用名词品位,才能修饰作品,在意义上才讲得通。

        又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感到十分荣誉。

        解析荣誉是名词,不受副词十分修饰,应该用荣耀或光荣。

        这些例子说明动词、名词、形容词很容易混淆,因不明词性,常常导致使用错误。

        3.弄清搭配

        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固定的搭配形式。有些词有特定的搭配对象,有的是人,有的对事,有的对物,对人中有对自己和别人的差别,如果把握不准,就会使用错误。

        例如: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

        解析惊艳,是动词,意思是看到了美丽的事物而惊奇,内心受到震动。用它来修饰技艺,搭配不当。

        再如:今年联想集团决定启用一批退休的科技骨干,把公司做大做强。

        解析启用是针对事物的,而指人则用起用。

        又如:全新的载体可以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解析激发因子搭配不当,可以说激活因子。

        4.明辨色彩

        词语的色彩分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什么样的语境,用什么样的色彩的词语,该褒则褒,该贬则贬,不可胡乱褒贬,要态度鲜明。而语体色彩分为书面语与口语,该庄重严肃的则要庄重严肃,该随意通俗的则要随意通俗。

        例如: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解析这个句子中,染指是比喻分取不应得到的利益,是一个贬义词,把它用在我国选手身上,褒贬不当,这里可用摘取。

        又如:今年两会期间,有不少委员、代表建议,把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伦理道德的中国传统节日确立为法定节假日。

        解析这个句子,包含是口语,是包括的意思,使用不当,应该用蕴涵,这样,表达才得体。

高中语文易错的成语和典型例句

        1、黑色的高三漫不经心地就来了。

        漫:随便。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瑟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3、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4、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道来,不拉架子而棱角自见,不事喧哗而锋芒难避。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用于表现听者一方的感受。

        5、实际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使他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

        6、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失误也一笔抹杀了。

        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

        7、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休:喜;戚:悲伤,不幸。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利害一致。一般用于人与人或人与集体之间,而不用于事物。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

        9、这场戏真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

        1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

        12、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

        1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喧:大声吵嚷。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14、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

        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大江截流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1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此处可用颠扑不破。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有哪几种

       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在现代汉语成语中依然很常见,如“星罗棋布”、“义不容辞”、“海底捞月”、“南征北战”、“春华秋实”等。

       “星罗棋布”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义不容辞”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方法或道理;“海底捞月”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南征北战”中的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春华秋实”中的名词表示表示动作行为出现的时间。

       同学在做此类题的时候要注意成语中原意是名词的成分最终在整个成语含义中作了状语成分,这样的成语就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成语了。

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陈涉世家》

       2、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论语〉八则》

       3、石青糁之石 青:用石青。《核舟记》

       4、空谷传响空 谷: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

       5、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小石潭记》

       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小石潭记》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 山:顺着山路。《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向东。《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黔之驴》

       14、四面竹树环合 环:像环一样。《小石潭记》

       15、手自笔录 手: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

       16、孔子东游 东:往东方。《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狼》

       18、复前行 前:向前。《桃花源记》

       二、名词作动词

       1、歌以咏志 歌:写诗歌。《观沧海》

       2、妇抚儿乳 乳: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 宴:举行宴会。《口技》

       5、有仙则名 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 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狼》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太守):做太守。《岳阳楼记》

       11、任意东西 东西:往东往西(漂流)。《与朱元思书》

       12、每至晴初霜旦 霜: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三峡》

       14、浑欲不胜簪 簪:插簪。《春望》

       15、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 名: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7、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别号。《醉翁亭记》

       18、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望岳》

包含文言文特征的成语

        现在有些成语意思是和古代汉语意义不一样的,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普及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通过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

        由于成语中保留了部分古义,因此多掌握一些这类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多掌握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如?痛哭流涕?中的?涕?是?眼泪?的意思,而非今天的?鼻涕?。再如?贻笑大方?这个成语中的?大方?是指?大方之家?,即?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或指?有某种专长的人?,而不是今天的?不吝啬?或?自然不拘束?之意。又如:

        成 语 词 意义

        赴汤蹈火 汤 热水、开水

        运斤成风 斤 斧头

        破涕为笑 涕 眼泪

        乳臭未干 臭 气味

        屡试不爽 爽 差错

        抱恨终天 恨 遗憾

        不名一钱 名 占有

        再如,下列成语中包含了文言实词(括号前),括号里是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 不刊(删改)之论 不过尔(如此)尔 名副(符合)其实

        无可适(去)从 以己度(推测)人 名垂(流传)青史 质(询问)疑问难

        登峰造(至)极 怨天尤(责怪)人 缘(攀援)木求鱼 名闻遐迩(远近)

        引(拉长)吭高歌 寡廉鲜(少)耻 家徒(只有)四壁 泥(拘泥)古不化

        尸位素(白)餐 不学无术(本领) 如释(放下)重负 不速(邀请)之客

        不期(约定时日)而遇 不虞(预料)之誉 克尽厥(他的)职 出类拔(超出)萃

        蔚为大观(景象) 不足为训(法则) 寄人(依附、寄居)篱下 文(掩饰)过饰非

        屡试不爽(差错)冒天下之大不韪(过错)党(偏袒)同伐异 久假(借)不归

        细大不捐(舍弃)相形见绌(不足) 待价而沽(卖) 怙(依恃)恶不悛

        同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录毕,走送之?的?走?与成语?走马观花?、? 奔走相告?的?走?意义相同,是?跑?的意思。有时一篇文章中就牵涉到好几个成语,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就有这几个例子:

        ?期日中不期而遇 (约定)(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

        ?太丘径去去危就安(离开)(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舍去舍己为人、舍近求远、锲而不舍(舍弃)

        ?与朋友交不信言而有信(信用)

        ?入门不顾王顾左右而言他、瞻前顾后(回头看)

        像这样成语还可以略举一些,如:飞沙走石、穷途末路、去日苦多、富贵不能*、事必躬亲等等。

        古今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求20个带有文言词的成语,有成语解释并且有文言词的解释,

       1. 含有文言文的成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2.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就事情是萧何,破坏事情也是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开始向刘邦推荐韩信,不被重用,韩信逃走,萧何把他追回来,让刘邦拜他为大将。后来韩信企图兵变,也是萧何设计将韩信骗来,在长乐宫被吕后杀死。所以,宋时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后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乘风破浪: 故事: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巢毁卵破: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断专行。孔融提出反对意见,曹操就派人去孔融家里去逮捕他,孔融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和一个九岁的儿子也一同被捕,当时他们正在下棋就是不起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起来,他说“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沉鱼落雁释义: 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故事: 沉鱼和落雁分别出自两个典故。春秋时代,在越国宁罗村,有一个女子名教西施,西施长的很美丽。她常到溪边娩纱,溪中的鱼而看见西施的美貌,都羞愧的沉入河底。汉元帝的时候,匈奴王听说元帝的妃子王昭君貌美,就向汉朝提出和亲的要求,昭君出塞的时候,空中的燕子惊讶于她的美丽,竟最如树林中。

        南柯一梦 :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中说,淳于棼 f é n) 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后用“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鹏程万里: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句成语“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平漫屠龙: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塞翁失马释义: 形容因祸而得福的意思。 故事: 从前,有一个住在边界的老翁,他的儿子养了许多马,有一匹马走失了,儿子很难过,老翁却说:“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啊!”不久走失的马又回来了,还带回来几匹骏马,儿子高兴的骑着马到处去玩,没想到还摔段了腿,老翁也只是平淡的说:“跌段了腿也不一定是坏事啊!”不久发生了战争,儿子因为段腿不用被征调当兵而保住了一条命。

        欺世盗名 :战国时邯郸籍思想家荀况,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锐地对欺世盗名的行径作过批判.荀况举例说,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因劝谏卫灵公不成, 就嘱咐儿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殓,以此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予瑕…… 荀况又举例说,战国时齐国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禄的哥哥的帮助,也不愿 去做官,宁肯去种菜。荀况在著作中认为,史鱼和田仲都是用欺骗手段“盗名 于暗世者也”(在动乱之世道窃取虚名的人).他们是最大的危险.成语“欺世盗名”即由此而来。指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围魏救赵 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 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 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 成语中有文言字的成语

        你要多少个?

        授人以柄 柄:缺点等。

        同类相求 求:聚集

        深仇宿怨 宿:根深蒂固的。

        乘隙而入 隙:微弱疏漏的地方

        屡试不爽 爽:失败

        欲盖弥彰 彰:暴露

        兵不血刃 兵:战斗

        山穷水尽 穷:没有

        如丧考妣 考妣:双亲

        除恶务尽 务:必须

        绷巴吊拷 绷:捆绑,巴:扒脱

        敝衣粝食 敝:破,粝:粗

        变名易姓 易:更改

        坐失良机 坐:白白

        痛心疾首 疾:痛 首:头

        调朱弄粉 朱:胭脂

4. 文言文中出现的几个成语

        毛遂自荐

        máo suí zì jià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示例〗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示例〗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枯鱼之肆

        kū yú zhī sì

        〖解释〗枯鱼:干鱼;肆:店铺。卖干鱼的店铺。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出处〗《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示例〗使遇他鬼,则纵情冶荡,不出半载,索君于~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示例〗臣兄荷皇上知遇,~,不敢言病。 清·黄宗羲《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

5. 文言文的特点有哪些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一、言文分离。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为什么学习成语要有文言意识呢?这是因为多数成语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一支——文言.例如,成语“叹为观止”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的是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音乐舞蹈,看到精妙处,不由赞美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后人便用“叹为观止”来赞美事物的尽善尽美.再如,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的干到底.又如成语“日暮途穷”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天晚了,路尽了.比喻无路可走,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了极点.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大多数成语产生的语言背景是文言.所以,我们在学习成语时不能没有文言意识,要从文言的角度去理解成语的意义.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一一加以阐述.

        一、成语具有文言实词现象

        文言实词有很多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如成语“苗而不秀”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苗:初生的种子植物;秀:植物抽穗开花.庄稼长了苗,却不吐穗扬花.比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是没成就.也比喻表明看来很好,实际并不如此.如成语“莫可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如成语“矜功自伐”,矜:自高自大;伐:自夸.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如成语“功成名遂”出自《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遂:成功.功绩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成语“文不加点”的“点”是“涂黑改动”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成语“不刊之论”的“刊”是“删除”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刊登”.成语“五谷丰登”,“谷”不是“谷物”,而是一切粮食作物的统称.成语“不足为训”的“训”,不能理解为“教训”,而是“准则”的意思.如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就不能理解为“危险”,而是“正直”的意思.

        二、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

        如成语“一蹴而就”,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成语“半途而废”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成语的意思是在半路上停下来.其他如“侧目而视”“同日而语”中的“而”也是修饰关系.成语“引以为戒”,以为:以(之)为,把……当作.把自己或别人犯错误的教训作为鉴戒,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语“动辄得咎”,辄:就.动不动就受到处分或谴责.成语“逃之夭夭”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原来形容桃树十分茂盛,后因“桃”和“逃”同音,人们就用来表示逃跑的意思.这里“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成语“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其中“相”的意思是第三人称代词,他.成语“无所不为”的“所”是特殊代词,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三、成语具有使动用法

        成语“倾国倾城”出自《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使……倾覆,使动用法.形容妇女容貌极美.如成语“走马观花”,走:使……跑;走马:使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观赏花,当然只是粗略的看一看.如成语“曲突徙薪”,意思是把烟囱改为弯曲的,把堆在灶旁的柴火搬走,“曲”和“徙”都是使动用法.成语“趋之若鹜”,趋,小步快走;趋之,使之趋,使他快走.使他象鸭子一样快走,比喻追逐不正当的事物.“趋”是使动用法.成语“穷形尽相”,使形穷,使相尽,“穷”和“尽”都是使动用法.成语“汗牛充栋”,汗牛:使牛流汗,“汗”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四、成语具有意动用法

        如成语“幕天席地”就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幕”和“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成语“不远千里”,即不以千里为远,“远”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成语“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即不以下问为耻,不认为向比自己学识差、地位低的人请教是可耻的事,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不能反过来.“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成语“师心自用”,师心即以己意为师,不拘守成法,因而“师”是意动用法.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成语“是古非今”即以古为是,以今为非,肯定古代的,否定现代的,“是”和“非”是意动用法.

        五、成语具有名词做状语的语言现象

        如成语“东张西望”,东:向东;西:向西.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方位状语.成语“夜不闭户”,意思是在夜里不关门,也没人来偷东西,形容社会治安良好.“夜”是名词作时间状语.成语“土崩瓦解”,意思是象土地一样崩裂,象瓦一样分解.“土”和“瓦”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成语“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海”和“天”都是名词作状语.成语“管窥蠡测”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管”和“蠡”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成语“草行露宿”,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下睡,“草”和“露”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其他成语如“鳞次栉比”“星罗棋布”“声名鹊起”“袖手旁观”都有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六、成语具有词类活用现象

        成语“火光烛天”,烛:照亮,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火势很大(多指火灾).成语“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中的“翼”和“胫”的前面用副词“不”来修饰,所以“翼”和“胫”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成语“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华”和“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成语“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彻底,“恶”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成语“藏污纳垢”,其中“污”和“垢”作动词“藏”和“纳”的宾语,所以“污”和“垢”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七、成语具有文言句式的特点

        成语具有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成语“持之以恒”,就是“以恒持之”,长久地坚持下去,成语具有状语后置的句式特点.成语“时不我待”,时间不会再等待我,成语具有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即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成语“夜以继日”就是“以夜继日”,夜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夜”作介词“以”的宾语,提前.在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才是举”中,“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成语还具有省略句的特点.如成语“大发雷霆”是“发雷霆之怒”的省略.成语“车水马龙”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省略缩写.成语“瓜田李下”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省略缩写,意思是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的省略缩写.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