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_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ysladmin 2024-05-11 人已围观

简介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_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1.成语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2.成语故事的由来3.中国成语的来源主要

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_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1.成语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2.成语故事的由来

3.中国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试举例说明.

4.关于成语的50个典故及出处和意思

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_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成语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所以成语最早是出现在老百姓的讲话中,然后一些文人骚客将老百姓说的话在精炼,变成为了成语

成语故事的由来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一、成语的特点:

       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二、关于成语的来源

       1、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

       4、名言警句成语如: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来源于宗教的成语:

       (佛):

        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

       (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

        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三、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

       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一”字开头的:

       一分为二 一五一十

       一目了然 一丝不苟 一团和气

        “二“字开头的

       二话不说 二人同心

       二虎相斗 二龙戏珠 二八女郎

       “三”字开头的

       三五成群 三更半夜

       三令五申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字开头的

       四面八方 四舍五入

       四体不勤 四海为家 四通八达

       “五”字开头的

       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五谷丰登 五彩缤纷 五味俱全

       “六”字开头的

       六月飞霜 六亲不认

       六神无主 六朝金粉 六韬三略

       “七”字开头的

       七嘴八舌 七零八落

       七窍生烟 七手八脚 七言八语

       “八”字开头的

       八仙过海 八面玲珑

       八面见光 八音齐奏 八病九痛

        “九”字开头的

       九霄云外 九死一生

       九天揽月 九九归一 九流三教

        “十”字开头的

       十万火急 十拿九稳

       十指连心 十全十美 十载寒窗

       “百”字开头的

       百折不挠 百年大计

       百花齐放 百发百中 百炼成钢

       “千”字开头的

       千人一面 千方百计

       千家万户 千军万马 千变万化

       “万”字开头的

       万无一失 万马奔腾

       万水千山 万古长青 万事大吉

       3、重叠成语

       (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

       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

       (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1、3字重叠2、4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

       善始善终、戒骄戒燥、自言自语

       (3)AABC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

       (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

       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

       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反义词:

       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

       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

       甜言蜜语、想方设法、胡思乱想

       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比喻:

        如鱼得水、如胶似漆、

        稳如泰山、似水流年、固若金汤

       (2)夸张:

       度日如年、归心似箭、一日千里、

       日里万机、闻风丧胆、天崩地裂、

       云消雾散、雾里看花、冰清玉洁

       (3)借代:汗马功劳、巾帼须眉

       (4)三个字的成语:

       鸿门宴、安乐窝|、铁公鸡、

       冷不丁、莫须有、东道主

       (5) 五个字:

       老牛拉破车 鲤鱼跳龙门

       鸟枪换大炮 千里送鹅毛 无风不起浪

       (6) 六个字:

       挂羊头卖狗肉 过五关斩六将

       家丑不可外扬 九牛二虎之力

       (7)七个字:

       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地无银三百两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沙锅问到底

       各人自扫门前雪

       (8)八个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然一新(焕) 变本加利(厉) 鬼计多端(诡)

       轻歌慢舞(曼) 来势凶凶(汹) 免为其难(勉)

       弱不经风(禁) 舍身取义(生) 奋不顾生(身)

       名落深山(孙) 迫不急待(及) 山青水秀(清)

       随声附合(和) 永往直前(勇) 仗义直言(执)

       致理名言(至) 星罗其布(棋) 名符其实(副)

       如火如茶(荼) 半徒而废(途) 惹事生非(是)

       7、生肖成语(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牛刀小试、虎口余生、兔死狐悲、

       龙飞凤舞、画蛇添足、老马识途、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狗仗人势、猴年马月

       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

       心想事成、三头六臂

       9、成语中的花草树木:

       桃红柳绿、柳暗花明

       10、成语中的颜色:

       红颜薄命、灯红酒绿、赤胆忠心、

       青红皂白、黄粱美梦、洁白无暇、万紫千红

       11、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

       (天文)天长地久、日新月异、

       天经地义、月落星沉、大步流星

       (气象风雨雷电云雾冰雪)

       风尘仆仆、雨过天晴、雷厉风行、电闪雷鸣

       12、成语中的广告应用(活用成语)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

       (2)臭名远扬香飘万里(某臭豆腐广告)

       (3)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

       (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

       (5)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

       (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

       (7)默默无“蚊”的奉献(某电蚊香广告)

       (8)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

       13、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初出茅庐、入木三分、煮豆燃萁、

       破釜沉舟、纸上谈兵、背水一战、指鹿为马、

       围魏救赵、草船借箭、完璧归赵、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图穷匕见

       14、含“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

       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

       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手到擒拿

       15、祝福

       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

       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

       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

       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

       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

       16、成语的四字性

       前面已经说过,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少于四字或多于四字的比较少;尤其少与于四字的成语,相形之下更少。

       因此就有“四字汉语”这种说法,也有的称为“四字熟语”。

       不过他们列入“四字汉语”和“四字熟语”中的例语,在我们看来,有的不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因为我们没有那种说法。如“左往右往”、“上意下达”、“执行犹豫”、“质疑应答”之类。

       又如他们把“春夏秋冬”、“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也都认为是“四字熟语”,我们也未便苟同。“春夏秋冬”这是气象学名词,“前后左右”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是地理学上常用的方位名词。

       尽管这样,成语之显然有四字性是无可否认的。例如下列的成语,就它们的出处来看,都不是四个字,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成语都是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形成四字成语,试看以下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

       (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篇)

       (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

       (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篇)(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

       (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

       从上文看来,成语的四字性非常明显。或者把比四字为多的话缩减为四字,如“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或者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只用四字,如“事半功倍”、“敝所千金”。

       或者把一个用字较多的故事,编写为四字,成为一个成语,如“刻(契)舟求剑”、“黔驴技穷”都是。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

       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

       成语为什么四字者为多,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不过把四字成语缩短为二字的也颇不少,如:

       画蛇添足---蛇足

       东施效颦---效颦

       墨守成规---墨守

       杞人忧天---杞忧

       囊萤映雪---萤雪

       以上都是从四字成语缩写为二字的例子。在某种场合,也许有宜于用二字者。又如“矛盾”、“推敲”之类常用的成语,都是来源于有名的故事。

       四、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分析。

       四字成语是固定短语的一类。从结构看,它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研究成语的语法结构,分析一下它的结构方式,对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实在是大有好处的。成语的结构方式,大致有下列八种:

       (一)并列式

       ⒈名+名 如:张三李四、帝王将相;

       ⒉动+动 如:敲诈勒索、贪污腐化;

       ⒊形+形 如:谦虚谨慎、艰苦朴素;

       ⒋偏正+偏正

       ① 定名+定名 如:五湖四海、良师益友;

       ② 状动+状动 如:深谋远虑、豕突狼奔;

       ③ 状形+状形 如:万紫千红、十全十美;

       ⒌动宾+动宾 如:厉兵秣马、说长道短;

       ⒍主谓+主谓 如:上行下效、心平气和。

       (二)偏正式

       ⒈定+名 如:至理名言、一臂之力;

       ⒉状+动 如:量力而行、翻然悔悟;

       ⒊状+形 如:豁然开朗、孜孜不倦。

       (三)支配式 如:解放思想、震撼人心。

       (四)补充式

       ⒈动+补 如:爱不择手、持之以恒;

       ⒉形+补 如:重于泰山、漆黑一团。

       (五)陈述式 如:愚公移山、青出于蓝。

       (六)连动式 如:触景生情、饮水思源。

       (七)兼语式 如:引狼入室、纵虎归山。

       (八)能愿式 如:不可磨灭、未能免俗。

       举例详解:

       (1)并列关系

       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失之东偶,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

       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2)承接关系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3)目的关系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杀一儆百: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4)因果关系

        水滴穿石: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5)主谓关系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6)动宾关系

       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顿开茅塞:顿:立刻,一下子;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称自己知识贫乏,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草堵住了一样。。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如丧考妣:丧:死去; 考:死了的父亲;妣:死了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该词带贬义)

       (7)动补关系

        轻如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无动于衷:衷:内心。动,动作,触动。心里一点儿触动也没有,毫不理会。

       荒谬绝伦:绝伦:超过同类。谓荒唐错误到无可比拟的地步。

       (8)动宾补关系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贻笑大方:贻:遗留;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

       (9)连动关系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吹毛求疵: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10)谦语关系

       请君入瓮: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比喻某人用来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它揭露了酷吏的残忍,也教会人们一种以牙还牙的斗法;同时告诫人们不要作法自毙。

       令人生畏:使人害怕、胆怯。畏:害怕、胆怯。

       引狼入室: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化险为夷:险:危险,艰难险阻;夷:平坦、平安。从险境中化成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11)偏正关系

       衣冠禽兽:衣:穿衣;冠:戴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扶摇直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不知道累。形容学习十分勤奋。

       一丘之貉: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中国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试举例说明.

       一、历史事件。

       源自历史事件的成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

       另一种情况是截取或改易记载某一历史事件的著名文句而成为成语。

       二、前人故事。

       源自前人故事的成语,故事本身衍生的成语含义比较深刻,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

       三、寓言传说。

       源自寓言传说的成语,往往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记述愚公率领子孙要移走家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作为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有的成语来源于谚语俗语、名言警句等。源自俗语的,如“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百度百科——成语故事

关于成语的50个典故及出处和意思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

       1、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3、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

       4、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

       5、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孔雀东南飞》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处:《诗经·小雅·天保》

       含义: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

       《咏荆轲》

       典故:雄发指危冠: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

       含义:怒发冲掉了帽子

       典故:图穷事自至: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

       含义:图穷匕首现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传说: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山海经 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含义: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典故:死当结草。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

       含义:死后也要报恩。

       《六国论》作者:苏洵

       典故:抱薪救火。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典故:苌弘化碧,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望帝啼鹃。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飞霜六月: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屈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扬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风十里。 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典故:《黍离》之悲也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含义: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典故:“脚著谢公屐”,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含义: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传说:“空中闻天鸡”出处: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桃都,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此树,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叫起来。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雷电颂》作者:郭沫若

       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扬州慢》作者:杜牧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湘娥啼竹素女愁,出自《李平箜篌引》

       传说舜帝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婴追从到洞庭湖,南向痛苦,泪洒竹枝成斑点,因而湘江一代有斑竹。

       典故:后庭花,出自《泊秦淮》

       《玉树后庭花》,南后主陈叔宝作,后主为亡国之君,后人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后赤壁赋》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好了,今天关于“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中国成语的来源和历史”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