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_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ysladmin 2024-08-06 人已围观
简介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_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孟子中的成语有哪些?2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孟子中的成语有哪些?
2.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3.出自孟子的成语及来源
4.关于孔子孟子的四字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有哪些?
问题一:《孟子》中有哪些成语 明察秋毫(梁惠王章句上)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滕文公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
君子犯义,小人犯刑(离娄上)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离娄上)
授受不亲(离娄上)
好为人师(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离娄上)舍生取义(告子上)
登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尽心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群为轻(尽心下)
问题二: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季孟之间
发音jì mèng zhī jiān释义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问题三:孟子一书中的成语有哪些,至少十个孟子书中的哦 词目 红杏出墙
发音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释义
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出处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问题四:孟子的书中成语 《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梁惠王上》不远千里,五十步笑百步,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梁惠王下》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顾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热,救民水火,箪食壶浆,流连忘返《公孙丑上》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反求诸己《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绰绰有余《滕文公上》为富不仁,守望相助《滕文公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吊民伐罪《离娄上》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下》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万章上》自怨自艾,先知先觉《万章下》却之不恭,知人论世《告子上》专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义,杯水车薪《告子下》以邻为壑 拒人千里《尽心上》独善其身,习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发,仁民爱物,当务之急,一毛不拔《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
问题五: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互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问题六: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孟子》的故事和成语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
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
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
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
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来源
安富尊荣
安宅正路
拔苗助长
百世师
饱食暖衣
抱关击柝
杯水车薪
彼一时,此一时
必由之路
勃然变色
不经之谈
不愧不作
不忘沟壑
不违农时
不为已甚
不肖子孙
不言而喻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虞之誉
不远千里
不远万里
不知世务
薪之忧
藏怒宿怨
恻隐之心
曾经沧海
陈善闭邪
成仁取义
乘时乘势
持筹握算
赤县神州
赤子之心
充类至尽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创业垂统
春风化雨
春秋无义战
绰有余裕
辞富居贫
辞尊居卑
此一时,彼一时
存心养性
寸木岑楼
大而化之
大旱望云霓
大旱云霓
箪豆见色
箪食壶浆
旦旦而伐
当务之急
倒悬之急
倒悬之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其所哉
登山小鲁
地丑德齐
地利人和
吊民伐罪
东墙处子
动心忍性
洞察秋毫
独夫民贼
独善其身
独行其道
关于孔子孟子的四字成语
1 出自《孟子》的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dān sì hú jiāng):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 欢迎的情况。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3、地利人和: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24、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27、反求诸己:求:追究;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 2 苦的人。” 31、寡人之疾: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样子。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 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发。 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敝,破旧。屣,鞋子。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51、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 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52、同流合污: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55、为富不仁:为富,追求发财致富。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57、闻过则喜:过,过错。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58、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题,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 59、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于此”。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也作“习而不察”。 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3 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谄,奉承人。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63、言近旨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 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 66、恶湿居下: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语出《孟子·离娄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71、一傅众咻:傅,教。咻,吵。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73、以邻为壑:壑,深沟。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 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74、以力服人:力,强制的力量。服,使人服从。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服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75、易地而处: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 77、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7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 7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80、再作冯妇: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后比喻重操旧业。 81、知人论世: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 86、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后比喻做事很顺利。
1. 关于老子.孔子.孟子的成语
关于老子成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孔子的成语
1.无得而逾。 出自《论语》: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无有盛於孔子也。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关于孟子的成语
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2. 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与孔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1、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2、言不及义 yán bù jí yì〖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杀身成仁 shā shēn chéng rén〖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后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èn zhòng dào yuǎn〖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1、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2、不言而喻 bù yán ér yù〖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曾经沧海 céng jīng cāng hǎi〖解释〗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4、成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箪食壶浆 dān sì hú jiāng〖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解释〗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7、地利人和 dì lì rén hé〖解释〗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独善其身 dú shàn qí shēn〖释义〗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9、寡不敌众 uǎ bù dí zhòng〖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10、一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2、缘木求鱼 yuán mù qiú yú〖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 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有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4. 有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5. 关于论语的四字成语〖哀而不伤〗 成语典故: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哀矜勿喜〗 成语典故: 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爱礼存羊〗 成语典故: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安老怀少〗 成语典故: 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爱素好古〗 成语典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爱之欲其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不安小成〗 成语典故: 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必不得已〗 成语典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半部论语〗 成语典故: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典故: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北辰星拱〗 成语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不耻下问〗 成语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不得其门而入〗 成语典故: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不得其死〗 成语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不悱不发〗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成语典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卑宫菲食〗 成语典故: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不改其乐〗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语典故: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暴虎冯河〗 成语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不惑之年〗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教而杀〗 成语典故: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不咎既往〗 成语典故: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不堪其忧〗 成语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不磷不缁〗 成语典故: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不念旧恶〗 成语典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表里如一〗 成语典故: 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伯牛之疾〗 成语典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百里之命〗 成语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屏气不息〗 成语典故: 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不弃故旧〗 成语典故: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屏气凝神〗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屏气敛息〗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博施济众〗 成语典故: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屏声息气〗 成语典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饱食终日〗 成语典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成语典故: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不忘久要〗 成语典故: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博文约礼〗 成语典故: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博学多识〗 成语典故: 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博学笃志〗 成语典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不相为谋〗 成语典故: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不亦乐乎〗 成语典故: 有朋自远方来,。
6.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好了,今天关于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