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_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是什么_1

ysl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_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是什么       对于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解释3.寓言故事4.寓言故

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_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是什么

       对于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3.寓言故事

4.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_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是什么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如下:

       1、曾参,比喻流言可畏。  

       2、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3、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4、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5、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6、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7、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8、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9、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0、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11、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2、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3、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14、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15、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16、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7、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18、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19、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20、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21、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22、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3、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4、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5、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26、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27、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28、一窍不通,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29、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30、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3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32、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3、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34、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35、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36、异军突起,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37、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38、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39、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40、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41、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42、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43、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44、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45、予取予求,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  

       46、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47、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48、言过其实,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49、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50、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51、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52、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53、小巫见大巫,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54、下车泣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55、先发制人,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56、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57、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58、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59、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0、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61、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62、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3、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65、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66、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67、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68、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69、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0、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71、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72、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73、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74、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75、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76、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77、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78、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79、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80、不寒而栗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81、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82、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83、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

       84、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85、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86、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87、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88、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9、不足挂齿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表示不值得一提。

       90、不知所云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斗脑。

       91、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92、曾何几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

       93、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94、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95、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96、触目惊心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97、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98、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99、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100、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Ⅰ 1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班门弄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1、 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译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谈论大海的事,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

        3、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译文: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旁边的人沉默,有人说是马为了迎合赵高。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百姓想得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到背不动。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6、班门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7、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8、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9、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0、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Ⅱ 寓言故事作文大全

        有一只螃蟹,一直活在它的壳子里面自娱自乐,永远不敢探出头来示人。因为它很怕,怕和别人接触,怕遇到坏人,怕受到伤害。可是它又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天,它实在耐不住性子,把自己的头,一点点地,唯唯诺诺的探出来。“哇!外面的世界好美呀!太漂亮了,这就是‘世界’,啊!原来‘世界’是那么的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螃蟹感慨地说。它试着把自己的脖子伸得更长,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在这时,从天而降,一块儿小小的石子,砸到了它的头上。“我的妈呀!吓死我了,呜呜…………”螃蟹一边哭一边把自己的头迅速的缩到了自己的壳子里面。“我说不出去吧!我说外面很可怕吧!我说只有我自己的壳是最安全的吧!”它对自己说着。就从那天起,这只螃蟹再也没有探出头来,它在自己的壳里,勾画这美梦,用它一瞬间看到的狭小的“世界”来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梦。日子一天天的就这么过着。

        “咚!……咚!……咚!………”“什么声音?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螃蟹感到自己的壳在被什么东西敲打着。好像马上就要裂开了。“怎么办?怎么办呀!谁来救救我。哦!我的壳儿,我那坚硬的壳儿。你要挺住呀!没有你,我要怎么活下去。没有你,我在哪里遮风挡雨,没有你我的世界就不存在了。没有你…………”螃蟹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焦虑。但,敲打声好像在和它唱反调一样敲得越来越厉害。“哐当”壳儿终于裂开了,散落了一地的碎片。那单薄的小身子被曝光了,大太阳晒着它的身体让它既温暖,又有种疼痛感,阳光如此的强烈,让它睁不开眼睛。也让它更加害怕了,“没有了壳儿,我该怎么活呀!”螃蟹无助的嘟囔着。在这同时,它的身边围了很多人,有用看笑话的眼神望着它的,也有同情的眼光,关怀的目光望着它的。可在这只螃蟹眼里,大家都是在笑话它的,越是被别人盯着,它就越把自己绻起来。看的人越来越多,时间过得也越来越久。而不变的就只有一动不动的螃蟹躺在那里。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的了,人群慢慢的散开了。只留下螃蟹自己爨在那里。一天,两天,三天……没有人再望那只螃蟹了,大家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慢慢的,螃蟹也适应了外界的环境。适应了被阳光哺育着的舒服感觉。它开始伸展自己的身体,甚至开始站起来走路。又过了一段时间,它可以正视别人,和别人交谈。可以融入这个真正的世界。它变得乐观了,向上了。不再怕这怕那的了。也不再用那扭曲的心里去揣测别人的心理。这回,这只螃蟹真正的脱掉了它的壳儿,彻彻底底的去掉了。相反,它得到了快乐,得到了自由,得到了满足。这是在壳儿里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Ⅲ 寓言故事大全

        从前,有一个人得到别人赠送的一张弓,弓背由黑檀木所制,弓弦是鲨鱼筋绷成,射出回去的箭又远又准,答他十分地珍惜它。

        这个人经常把弓拿在手里把玩,有一天,他仔细欣赏着手中的弓时,突然觉得这张弓看起来有些单调,暗淡。要能让它更显眼些不是更好?他思考着。他把这张弓送到一个很出名的工匠那里,请他在弓背上雕刻上精美的图案。工匠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上面雕了一幅完美的行猎图,他高兴极了。当他回到家,拿出箭来,搭上箭,拉紧弓弦,“啪”的一声,弓断成了两截。

        Ⅳ 寓言故事大全

        木匠的门

        一个木匠造得一手好门。他费了好多时日给自家造了扇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再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之后又一块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门栓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栓;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轴……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一位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的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家的门又旧又破,长满“补丁”。

        木匠很是纳闷,禁不住笑了:“是我的这门手艺使得我家门又破又旧。”

        启示: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技术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马拉汽车

        有人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该地的所有权属于一位年老的印第安人。这位老印第安人一生都在贫穷中度过,发现石油以后顿时变成有钱人,于是他买了辆凯迪拉克豪华旅行车,买了顶林肯式礼帽,打了蝴蝶领带,并且叼一根黑色大雪茄,这就是他出门时的“装备”。每天他都开车

        Ⅳ 寓言故事大全50字

        1、一只眼睛的鹿

        有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他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他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他将要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不幸,我防范着陆地那面,而我所信赖的海这面却给我带来了灾难。”

        这故事是说,事实常常与我们的预料相反,以为是危险的事情却倒很安全,相信是安全的却更危险。

        2、口渴的乌鸦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他想尽了办法,仍喝不到。于是,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来,而大水罐却推也推不动。这时,乌鸦想起了他曾经使用的办法,用口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罐里的水也就逐渐地升高了。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

        这故事说明,智慧往往胜过力气。

        3、狼与鹭鸶

        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4、恋爱的狮子与农夫

        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向她求婚。农夫不忍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惧怕狮子,一时无法拒绝,于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计。狮子再次来请求农夫时,他便说,他认为狮子娶自己的女儿很适合,但狮子必须先拔去牙齿,剁掉爪子,否则不能把女儿嫁给他,因为姑娘惧怕这些东西。狮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窍,很轻易地接受了农夫的要求。从此,那农夫就瞧不起狮子,毫不惧怕他。狮子再来时,农夫就用棍子打他,把他绑起来。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抛弃自己特有的长处,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原来恐惧他们的人击败了。

        5、蚊子与狮子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多少。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仅这几招,女人同,女人同男人打架时也会用。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你若愿意,我们不妨来比试比试。”

        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

        这故事是说,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人击败。

        Ⅵ 寓言故事大全100字

        1、农夫与蛇

        一天,一条毒蛇爬到一户农夫家,趁着家夫的妻子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将农夫的孩子咬死了。农夫回到家,看到这种凄惨的景象,心里很难受。他下定决心,为孩子报仇。

        农夫终于找到了蛇洞,就耐心地在洞口等待,终于看到了这个自己寻觅已久的敌人,农夫恨不得马上就劈死这条害人的毒蛇。

        农夫却又被毒蛇的气势所震慑,有些不敢下手,农夫主动提出和解,我们做好邻居,毒蛇不同意。农夫和蛇纠缠在一起,打了起来,最后双方都死在蛇洞口。

        寓意点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毒蛇是一条剧毒无比的野兽,它会主动攻击人类。所以人类和蛇是不可能成为邻居的。故事里的农夫很愚蠢,居然主动要求和蛇和解做好邻居。

        2、小山羊和狼

        有一只小山羊从牧场回家,没有猎狗保护它,结果碰到一头恶狼紧追不舍。小山羊转过身去对狼说:“狼先生,我明白我一定要成为你的美餐了;但是在我临死之前,我请求你开个恩,请你给我吹支曲子,我好跳个舞。“

        狼同意了。在狼吹起了笛子,小山羊跳起舞蹈来的时候,几只猎狗闻声而来了,迅速赶来把狼哄走了。狼逃走时回头对小山羊说:“我真是自作自受,我本是一名杀手,不该假装仁慈,扮演什么吹鼓手。”

        寓意点评:聪明的羊,可以战胜愚蠢的狼。貌似强大的狼也并不是不可以战胜的,只要机智、沉着、勇敢,利用它轿傲、轻做的弱点,让他得意忘形,利令智昏,就完全可以把它击败。

        3、愚公移山

        愚公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在山的正对面居住的愚公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愚公决定要移去这两座山。

        邻居智叟说不能完成,嘲笑愚公顽固愚蠢,愚公说:“我移不完还有我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的移。”最终,愚公的举动感动天帝,天帝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寓意点评: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4、青蛙状告太阳

        有一次,太阳说要娶妻生子,青蛙们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向天上呱呱大叫。宙斯被它们吵烦了,问它们有什么怨气。

        一只蛙回答道:“现在太阳还是单身,就烤干了沼泽地,逼得我们只能惨死在自己干燥贫瘠的家园中,今后若它再生下一些太阳,那我们将陷于什么样的境地呢?”

        寓意点评:太阳只能有一个。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一个太阳已经足够了,如果再要多出一个太阳来,就会酿成灾祸。所谓“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就和太阳一样,为了自己的快乐,从来不想想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痛苦。

        5、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寓意点评: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

寓言故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5、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6、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7、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8、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9、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0、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1、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2、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3、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4、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5、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6、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7、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8、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扩展阅读:负荆请罪

        拼音:fùjīngqǐng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举例造句: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引咎自责

        反义词:兴师问罪

        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一:郑 人 买 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 讽刺了那些克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2.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3.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4.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5.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6.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7.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三: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不会随船而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四:揠苗助长

       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五: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称赞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也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寓意:

       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言过其实。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然吃亏的是自己。

       六: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正好。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名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七: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 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 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 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 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 个方法去偷门铃。 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 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声。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八:楚人隐形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这种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不能盲目轻信传说,不注重用实践进行检验,自作聪明。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意义:

       讽刺了: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的蠢人。

       成语:楚人隐形中楚人是十分愚蠢的,贪婪的,用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九:邯郸学步

       从前有个人认为赵国的东西好,他认为连赵国人走路也很漂亮,便带上盘缠去邯郸学习怎样走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看见的人哈哈大笑。

       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寿陵人那样,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却丢光了。

       十:买椟还珠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 自相矛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原文] 棘刺尖儿上雕猴子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原文] 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⑧:“臣为削者也⑨,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⑩,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11),难以治棘刺之端(12)。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14)。”因逃。——《韩非子》 [注释] ①征——征求。 ②说——同“悦”。 ③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奉,同“俸”。 ④人主——旧指国君。 ⑤宫——这里指后宫,后妃居住的地方。 ⑥霁(jì)——雨止天晴。 ⑦晏阴之间——半晴半阴。晏,天气清朗。 ⑧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冶者——铁匠。 ⑨削——这里泛指刻刀。 ⑩以削削之——用刻刀雕削。 (11)容——容纳。削锋——这里指刻刀的刀锋 (12)治——这里是刻削的意思。 (13)何以理之——用什么工具雕刻它。理,这里作雕刻讲。 (14)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刻刀。舍—— 客舍。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金钩桂饵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5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7.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2、叶公好龙

       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鸡鸣狗盗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4、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6、买椟还珠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做些珠宝生意。有一天,他准备了一些珠宝,打算拿到郑国卖。为了招揽顾客,卖上好价钱,他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一个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并且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同时,他选用不同名贵的香料,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气迷人。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他想,要是把珠宝放到这些盒子里,肯定能吸引郑国人,说不定他们会抢着买他本人的珠宝,到时候就能大赚一笔。

       这个珠宝商人小心翼翼地把珠宝放进特意做好的盒子里,带着这些珠宝,满怀信心地动身去了郑国。抵达郑国之后,他在一条热闹非凡的街市上展出了他的珠宝。果真不出所料,展出没多久,很多郑国人便都聚拢过来欣赏他盛放珠宝的盒子。眼见客人越聚越多,他心中暗暗高兴,以为肯定能赚到不少钱。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郑国人感兴趣的并不是他的珠宝,而是装珠宝的木盒子。他们两个一堆三个一伙,议论的话题都是盛放珠宝的木盒子,样式多么特别,装饰多么美丽。这不免令他紧张起来,额头上冒出细汗。为了把众人的视线转移到珠宝上去,珠宝商扯开嗓子叫卖着,推销他的珠宝有多好有多漂亮,可是周围的人个个充耳不闻,还是关心那些盛放珠宝的木匣。

       这时有个郑国人拿起盒子,仔细端详了一番,喜爱得不得了,便想出高价买下它。珠宝商看到终于有顾客上门了,激动不已。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郑国人把钱交给了珠宝商,就带着盒子走了。可是他刚走了没几步,却又折回来了。珠宝商以为他改变了主意,想退掉珠宝。谁知那人走到珠宝商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珠宝递给珠宝商说:“刚才走得匆忙,竟然没发现盒子里有颗珠宝。这肯定是先生您放到里面去的,我是专程来归还珠宝的。”

       郑国人把珠宝还给珠宝商之后,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走的时候嘴里还在小声地嘀咕着:“这木匣太漂亮了,这可是让我赚到了。”珠宝商拿着郑国人还回来的珠宝,惊讶得合不拢嘴。他还以为那人喜欢的是他的珠宝,没想到是他准备的木盒子太过精致,竟然抢了珠宝的风头,这着实让珠宝商苦笑不已啊!看来自己并不适合卖珠宝,更适合卖木盒子。

       7、自相矛盾

       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8、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或者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9、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荒*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10、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从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_(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_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_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时间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成语寓言故事50则及道理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