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成语故事加道理_成语故事加道理50字
ysl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故事加道理_成语故事加道理50字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成语故事加道理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成语故事加道理的话题。1.����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成语故事加道理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成语故事加道理的话题。
1.������¼ӵ���
2.成语故事,要短的,里面包含一个道理的。快!急啊!!!!!!!!
3.蕴含人生哲理的四字成语故事
4.成语故事及启示
5.写四个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6.有哪些有寓意的成语故事?
������¼ӵ���
1,按图索骥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K?吹健断嗦砭?飞纤担骸扒Ю锫淼闹饕?卣魇牵?吣悦牛?笱劬Γ?阕酉褶?鹄吹木魄?椤保?隳每词椋庾呷ィ?胧允宰约旱难哿Α?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参考资料:
2,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3,望梅止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上甘岭》中,我们可爱的连长也成功地演绎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现代版。**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坑道里严重缺水的危机情况下,连长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梅子"的故事,引得战士们一个个都在吞口
事实上,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除味听联觉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色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心理学家兰菲尔德(H. S. Langfeld)曾做过一个有关色听联觉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音符会引起不同的色觉,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音调和颜色的联系是相当稳定的,有些人在7年后仍保持c音符与红色,d音符与紫色,f音符与粉红色,b音符与非常明亮的铜色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联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的广告中有相当普遍的应用。
参考资料:
4,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
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
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
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
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偷扔谑歉嫠呷嗣俏艺?谡饫锿抵勇穑克?睦镆患保
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
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
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
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长:原作“揠苗助长”,后作“拔苗助长”。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6,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参考资料:
10,坐井观天
出处]
《庄子·外篇·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解说]
在《庄子·秋水》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中写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缘故。
由这两篇文章便有了两个意义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用来讽喻那些见识狭窄、短浅,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识大局的人。“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成语新编:坐井观天
文/王蒙
蛙君幼时,家中有一口浅浅的枯井,他喜欢常常坐进去冥思遐想,高眺远望。及长,蛙君习画,尤喜坐入枯井,或系入水井,身围救生圈,心平气和,徐徐仰望,特坐独视,怡然自得。有时看到枝叶扶疏,有时看到花开花落,有时看到阴云一块,有时看到白云一朵,有时看到明月一轮,有时看到繁星几点……凡春夏秋冬,阴晴寒暑,风雨雷电,蚊蝇蜻蜒,蝙蝠飞鸟,树木花草,天光云色,轮廓虽小而变化无穷,均甚可观。蛙君喜而时习之,揣摩烂熟,因象生意,因意生气,因气生力,力发笔从,一幅幅亦古亦今,非古非今的奇画出世矣。
蛙君画甚为走红,以致走向世界,在香港、纽约、苏黎世的绘画拍卖市场上亮相,有一幅莫名其妙图,卖到250美元。
这一消息传来,舆论哗然。或曰,250美元算什么,实是对我美术家之污辱。毕加索之画曾卖2500万美元!蛙君售价不过毕老的十万分之一,实是有辱人格国格。或曰,这250元也是看准了蛙君二百五,才略施小计,吊蛙君的胃口,心怀叵测,别有用心,对蛙君表现,应该查一查。或曰,250元是一个伟大的开端,有了二百五才有二千五、二万五、二十五万以至更多,蛙君的画实代表了时代潮流,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撞击、融合、火花、变奏、误区、怪圈……云云。
一好事记者对蛙君进行追踪采访。蛙君幼稚,便把自己如何如何坐井观天作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记者。记者写了报道,舆论再次哗然。或曰,某方面之所以出250元,无非是妄图把吾们的艺术家全部干净彻底地赶到井里去。或曰,吾早就说过蛙某的画没有前途,怎么样?勿谓言不预也。或曰,坐井观天,其实连二百五的画也是画不出来的。记者报道,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克里空”,实违背了新闻道德与新闻纪律,必须严办,不可纵容也。或曰,蛙某坐井观天,偏住一隅,实是对于艺术事业的挑战,而他的挑战居然成功了,惊世骇俗,不能掉以轻心。或曰,蛙某,虽然不才,却亦不应全盘否定。坐井而画,误入歧途,能坐视不管不问不援不救乎?!
于是制定了救助蛙君系统工程计划。拉上他航海航空航天,令其知世界之大与井口之小以及以往诸画之微渺,拉上他参与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冷餐会纪念会发奖会校友会联欢会追悼会大宴会小宴会舞会今晚我们相识会……令其知世界之美妙缤纷诱惑梯突。蛙君如饥似渴如醉如痴如醍醐灌顶,暂停做画,不谈二百五的艺术。而是徜徉宇宙,遨游太空,沈浸人生,享受快乐。人皆谓蛙君好戏,还在后头呢。
坐井观天新启示
文/刘先明“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但是我认为这则故事在强调现在人们应该开阔思维、眼界放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值得关注的因素和信息,当我们再对这则成语故事分析后,会有更深刻和实际的启示。
就这个故事来分析,焦点在于青蛙该不该跳出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为什么要“跳出来”呢?就为了看看天有多大吗?
青蛙跳出来看看的目的不该是看天有多大,而是要知道无边无际的天底下,肯定还有很多井、甚至比自己现在所在的井还要好的井;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井是不是会有哪一天会没水、要有危机感;应该在跳出来后,在明白井外有井、井外有湖的情况下,在确保能维持自己生命时间情况下的活动距离范围里、再去寻找有没有比这口井更好的湖泊或水井,进一步去发现并栖身于水源比这口井的水源更充足、水质也更适合青蛙生存和繁衍的水源地,或湖泊或水井。
但是在决定是否马上跳出来的时候,它也要考虑跳跃能力、环境条件等问题,如果井中的环境和它的跳跃能力都不可能让它跳跃出来,它没必要现在马上跳,否则跳的越高,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应该要等到井里水多、能够跳出来的时候跳,如果能有锻炼身体的作用,可以边锻炼边试跳,否则那只会是无味的浪费和消耗。青蛙跳出来后,如果没找到比这口井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它应该在欣赏了自然界的美妙、知道了天有多大的信息后,再回到这口井里去、维持它的生命、繁衍后代、完成它的使命。
每一个动物都是具有其独特的自然功能并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发挥作用的,每个动物要在生物链中发挥作用,前提是要形成和具备本动物群种的生命、繁衍能力,青蛙的使命也应该是繁衍生命的、成为自然界生物链中不可断的一个链,那么它的生命中是不能没有水的,而井是较能积蓄、保存水,是比较适合青蛙生存的地方,对于青蛙来讲,它要关心的是水以及能盛满水的湖泊或水井,只有有了这样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它才能生存、实现自己繁衍生命的使命,现在,青蛙选择和占据了一个比陆地、沙漠等环境里水源相对多的环境里生存,不乏是一个暂时的明智选择。
这个故事自然也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身上有青蛙的影子。
成语故事,要短的,里面包含一个道理的。快!急啊!!!!!!!!
成语 故事 是我过的 文化 精华,从成语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的道理和人生建议,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
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古时,七尺为一仞,?篑?就是装土的筐子。
要建成一座九仞高的山,连土带石,一筐一筐地往上堆积,堆到差不多九仞高了,只要再加一筐,就能大功告成。可惜,建山的人没能坚持到底,只差最后一筐没有加上去,因此,这座九仞高的山,就没有建成。
道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否则,虽然只差一点,也会前功尽弃。
历代许多激励人们坚持不懈的格言警句都出自于这句话,如?功勤一篑可成山,由少而多莫惧烦?等。
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2: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次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坐在路边哭得很伤心,便问他为何如此伤心。 那人说:?因为我犯过三个错误,想起来就伤心。年轻时忙着做学问,没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们照顾我。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妨碍了我的升职。从小对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亲近我,现在年纪大了觉得孤单。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我想好好弥补这一切,可是岁月已经过去了,父母去世了,朋友不再来了,我年龄也大了。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伤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
道理: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多表示珍惜眼前的事物。
简短的成语故事及道理3:牝牡骊黄
在伯乐垂暮之年,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伯乐说:?你已年长,在你的后人中有能继承你的相马术的吗?伯乐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其特征很明显,从外表、筋骨就能观察得出来。
而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其特征就很难捉摸,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从你眼前一闪而过,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著它奔跑的足蹄印。我的儿子都才能不高,只能鉴别好马,而不能相千里马。
不过,同我一起挑菜、担柴的人当中,有一位叫九方皋的,他的相马技术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于是九方皋起身到各处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他回京城 报告 说:?我在沙丘那个地方为大王找到了一匹千里马。? 秦穆公问他是怎样的马,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牝而黄?(母的黄马)。?于是派人去买。买回来一看,却是一匹?牡而骊?(公的黑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不能分辨,又怎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问明原委,不禁大大赞叹:?想不到他果真有如此高超的相马技术,实在罕见。九方皋看到的,是天机,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九方皋所相之马远远超过了千里马。?可见,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内在精神,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有人将那匹马从沙丘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果然名不虚传,是天下稀有的千里马。
道理:人们把只注意表面、拘于外形而忽视实质,叫?牝牡骊黄?。暗指人们应该不靠表明来判断任何事物。
蕴含人生哲理的四字成语故事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近义词凿壁偷光
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坚贞不屈(坚贞不屈)
出处坚强而不屈,义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后汉书·王龚传》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同韵词批吭捣虚、穴处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驹、乘隙捣虚、温恭自虚、投刃皆虚、华屋丘墟、穷大失居、丢卒保车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8.盲人摸象
出处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大般涅盘经》三二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相反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同韵词东游西逛、后来者居上、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详略得当、打翻身仗、层峦迭嶂、门户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狂涛骇浪、大失所望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宋史·李显忠传》
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地广人稀
同韵词雾兴云涌、堤溃蚁孔、血气方勇、小怯大勇、恃强怙宠、成何体统、大智大勇、血气之勇、贯鱼成宠、北辰星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1.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2.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陷害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韵词择善固执、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鱼秉直、一资半职、一口不能着两匙、词正理直、船到桥门自会直、半文不值、设官分职、......
年代古代
灯谜往井下人滚石头
邂逅语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14.励精图治(励精图治)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同韵词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穷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尘影事、旷职偾事、少不经事、......
年代古代
灯谜医学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15.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死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16.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17.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典故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用法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视死如归、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韵词麤衣恶食、聪明正直、揽名责实、绊脚石、纥字不识、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同韵词群分类聚、穿文凿句、拂衣而去、言来语去、井井有序、搓绵扯絮、春秋积序、一替一句、千条万绪、设心积虑、......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20.两袖清风(两袖清风)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同韵词战兢兢、一个萝卜一个坑、虎口余生、声价倍增、一路风清、口口声声、远来和尚好看经、济弱扶倾、画龙点睛、身微言轻、......
灯谜马蹄服
歇后语胳膊弯里打凉扇
成语故事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21.空前绝后(空前绝后)
出处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宋·赵佶《宣和画谱》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
相反词比比皆是
同韵词男女老幼、与天地同寿、黄干黑瘦、无出其右、积素累旧、异姓骨肉、一蹴而就、无疆之寿、循循善诱、东挪西凑、......
谜语木屐;无始无终
邂逅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成语故事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所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善于画山水人物,传说他画龙点睛。唐朝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与书法于一身,让人叫绝。后人说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吴道子则是空前绝后
22.曲高和寡
出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同韵词尻轮神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笔成雅、不变之法、束兵秣马、半真半假、临崖失马、避世金马、......
年代古代
谜语一钩新月伴新主
邂逅语毛驴嗓门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3.如雷贯耳(如雷贯耳)
出处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同韵词......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伤(救死扶伤)
典故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释义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医生的职责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治病救人
相反词落井下石
押韵词桂子飘香、死而不僵、鸿案相庄、纲挈目张、歧路他乡、以柔制刚、剜肉成疮、直接了当、捉贼捉脏、鱼米之乡、......
年代古代
灯谜医生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被处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来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也因事下狱当斩,司马迁给他写信,叙述自己是怎样忍受痛苦活下来。他当时为李陵辩护,说他英勇善战,使敌人无暇救死扶伤
25.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出处国家所以设立衙署,盖欲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押韵词出何典记、小本经济、指天画地、寸长尺技、上气不接下气、春回大地、张筵设戏、啼天哭地、阳煦山立、难兄难弟、......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南朝宋·《苦热行》
释义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含血喷人、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相反词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押韵词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强将猛、称锤落井、多快好省、大梦方醒、大煞风景、飘萍断梗、忠心耿耿、返躬内省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水中怪物蜮,形状像鳖,只有三条腿,嘴里有一条像弓的横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经过时就喷射沙子,被喷之人就会生病,非常痛苦,严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坏,人们一旦见了一般都是想办法避开
27.画蛇添足(画蛇添足)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28.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出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称赞年轻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同韵词摧折恶类、好施小惠、亏于一篑、截辕杜辔、风通道会、不进则退、木朽形秽、楛耕伤稼,楛耘失岁、阿尊事贵、倚姣作媚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几个小孩在游玩,他问其中一个不玩的小孩,小孩说疯玩会有伤害的。小孩筑城挡住了孔子的车,孔子问为什么不让车,小孩说从来都是车避让城堡没有城堡让车的,孔子听后叹息道:“真是后生可畏!”
29.祸起萧墙(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同韵词拘俗守常、龙飞凤翔、纷纷洋洋、狐埋狐扬、龙战玄黄、骑鹤上扬、愁多夜长、问道于盲、平平常常、动静有常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30.害群之马(害群之马)
出处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庄子·徐无鬼》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危害集体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砖加瓦、雍容尔雅、熟羊胛、富商大贾、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片鳞碎甲、虚舟飘瓦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成语故事及启示
1. 含有哲理意义四字成语故事
这几个成语故事涉及到了辩证法中的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田忌赛马涉及量变与质变的转化.除了注重量的积累以外,还要注重因素内部结构的调整.该故事就是通过改变次序达到质变的.而围魏救赵则是现象与本质的问题.看似舍近求远,实则一招制胜.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现象所迷惑.塞翁失马主要强调了矛盾的转化.塞翁失马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刻舟求剑则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郑人买履则是忽略了内部矛盾,忽略了主体性.邯郸学步与揠苗助长都包含要重视四五的内部矛盾,抓住矛盾的关键因素.邯郸学步还涉及矛盾的特殊性,重视个体的差异性.揠苗助长还涉及从量变到质变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
2. 含有哲理意义四字成语故事这几个成语故事涉及到了辩证法中的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田忌赛马涉及量变与质变的转化.除了注重量的积累以外,还要注重因素内部结构的调整.该故事就是通过改变次序达到质变的.而围魏救赵则是现象与本质的问题.看似舍近求远,实则一招制胜.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现象所迷惑.塞翁失马主要强调了矛盾的转化.塞翁失马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刻舟求剑则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郑人买履则是忽略了内部矛盾,忽略了主体性.邯郸学步与揠苗助长都包含要重视四五的内部矛盾,抓住矛盾的关键因素.邯郸学步还涉及矛盾的特殊性,重视个体的差异性.揠苗助长还涉及从量变到质变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
3. 人生哲理词语,有关蕴含人生哲理的四字词语大全业精于勤
yè jīng yú qín
解释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学业精深在于勤奋。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于;不能读作“yǔ”。
辨形于;不能写作“余”。
近义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反义词一曝十寒、好吃懒做
例句自学成才者的一条共同经验就是~。
4. 人生哲理四字成语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哲理成语:
1,按图索骥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K
5. 带有哲理性的成语故事 越多越好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
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
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
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
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
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
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
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
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
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飘渺。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
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
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
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6. 富含人生哲理四字词语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积思广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棋高一着,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缚手缚脚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笔头生花 安若泰山 山穷水绝 山容海纳 海纳百川 山呼海啸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水滴石穿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雨后春笋 掩耳盗铃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鱼目混珠 数典忘祖 买椟还珠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后为八字成语: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傍观者审,当局者迷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识人间有羞耻事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仇人相见,分外明白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事不如省一事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狗口里生不出象牙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豪厘不伐,将用斧柯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韩信用兵,多多益办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宁可清贫,不作浊富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千棰打锣,一棰定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千金用兵,百金求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不犯我,我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到曹操,曹操就到顺道者昌,逆德者亡顺德者昌,逆德者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三分像人,七分似鬼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山河易改,本性难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身在江湖,心悬魏阙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项庄舞剑,志在沛公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鹬蚌相持,渔翁得利一不压众,百不随一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养儿代老,积谷防饥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欲人勿知,莫若勿为一人向隅,满坐不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知风,础润知雨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一子出家,七祖升天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愚者千虑,亦有一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子悟道,九族生天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谆谆,听之藐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流失舟,一壶千金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鸷鸟将击,卑飞敛翼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朝闻道,夕死可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7. 四字成语小故事大道理全集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 反映人生哲理的成语反映人生哲理的成语: 毛遂自荐 洛阳纸贵 才高八斗 曲高和寡 开卷有益 卧薪尝胆 投笔从戎 江郎才尽 按图索骥 约法三章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退避三舍 指鹿为马 狗尾续貂 口蜜腹剑 涸辙之鱼 请君入瓮 唇亡齿寒 抱薪救火 草木皆兵 势如破竹 九牛一毛 南柯一梦 一暴十寒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班门弄斧 呆若木鸡 瓜田李下 夜郎自大 杞人忧天 奇货可居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好好先生 高山流水 后来居上 千里送鹅毛 五十步笑百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反映人生哲理的诗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写四个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成语故事及启示一、夜郎自大的故事
典故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释读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二、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及启示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闻鸡起舞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的启示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成语铁杵磨针的故事及启示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铁杵磨针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针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四、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及解释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盲人摸象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买椟还珠的故事及寓意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买椟还珠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买椟还珠的寓意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六、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启示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守株待兔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守株待兔的启示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标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便是守株待兔的道理。
;有哪些有寓意的成语故事?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羽翠:翠鸟的羽毛.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郑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并用翠鸟的羽毛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盒子还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请君入瓮
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打草惊蛇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50个四字成语和故事梗概
01、囊萤映雪:形容尽管家境贫穷,依然勤学苦读。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两人都成为饱学之士。
02、东阁待贤:指接纳贤良、爱惜人才。
成语出自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汉武帝时期,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他非常爱惜人才,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门,广招贤人,请他们为国献计献策。
03、解衣推食:脱下衣服给别人穿,让出食物给别人吃。指对人器重而关怀备至。
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04、辩日炎凉:古人记载两个孩童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多以其形容儿童的聪明智慧。
《列子·汤问》记载:孔子游学,看到两个儿童争辩不已,就上前询问。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到正午的时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恰恰相反。
第一个孩子解释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的顶盖那么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外一个孩子反驳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05、伯俞泣杖: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后比喻孝顺。
成语出自见《说苑》。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母亲教育他十分严格,会因他做错小事而用手杖打他。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杖打他,但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疼。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年迈,所以心里难受,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后,手杖掉在地上。
06、春秋笔法:写文章用词精练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成语出自《史记》:“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修《春秋》,后人认为他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来将其称为“春秋笔法”。
1. 30个成语故事概括50字左右
1.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4.挟策读书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6.温舒编蒲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
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8.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10.悬梁刺股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12.下帷读书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13.三余读书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
2. 50个成语故事及简述1、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西汉时期,邹阳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入死囚牢,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信表明忠心。
他列举了荆轲、卞和、李斯等事例,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梁孝王深受感动并释放了他。2、解铃还须系铃人南北朝的泰钦和尚自小悟性过人。
有一天,金陵清凉寺方丈法眼和尚开坛讲法,问众人:“老虎脖子上系了一个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人都回答不出来。 这时,恰好小泰钦来了。
法眼便问泰钦,泰钦说:“大家为什么不回答:‘系铃的人能够解下来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出自宋 惠洪《林间集》)。
3. 求21个成语故事概括,50字以内1、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
」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2、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3、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4、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
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
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
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5、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6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7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
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
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
4. 求五十个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和五十个成语的意思不要重复,五十个成语的意思: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黯然失色—— 阴暗的样子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碑:纪功碑.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明辨是非—— 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按部就班—— “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别出心裁—— 独出巧思,不同流俗层出不穷——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为虎作伥—— 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瞠目结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纵横驰骋——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鞠躬尽瘁—— 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措手不及—— 来不及处理.披星戴月——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虎视眈眈——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中流砥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穷兵黩武——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流言蜚语——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发愤图强——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决不后退.比喻决心战斗到底肺腑之言—— 谓由衷而发的真话名副其实—— 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重蹈覆辙—— 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言简意赅—— 语言虽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亘古未有—— 从古到今从未有过如鲠在喉—— 像鱼刺卡在嗓子里沽名钓誉—— 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事必躬亲—— 凡事都亲自去做蛊惑人心—— 使人心意迷惑顾影自怜—— 顾盼自己的身影,独自可怜叹惜.形容身世悲凉、失意阴谋诡计—— 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坏计谋、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计划;尤指不怀好意或应受指责的奸计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引吭高歌——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一丘之貉—— 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老奸巨猾—— 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5. 四字成语故事的概括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6. 50篇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1)马到成功: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
形容迅速取得成就。出处:元·郑廷为《楚昭公》:“管取马到成功;奏凯回来也。”
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
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2)按部就班,成语。
“按”本作“案”。部:门类。
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语出 晋 陆机 《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某少年》:“至君之文,按部就班,机神绝不流动。”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假若他能按部就班的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或者是很有学问的人。”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 (3)声色犬马,中文解释: 声:声音,歌声,乐声,泛指歌舞;色:美色,女色,奢侈的生活;犬:富人游手好闲,玩狗,养狗以图乐;马:骑马,玩马为趣。
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糜烂*乐的生活方式。亦作“声色狗马”。
(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正气。
魔:邪气。本是道家告诫信徒勿受外界诱惑之语。
意谓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后比喻为正义而奋斗,必定会受到势力的巨大压力。也比喻有了成就以后,困难会更多。
又比喻新事物兴起,不久又会有更新的超出其上 。语本《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冤业随身,终须还账。”清 谭嗣同《仁学》四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既:已经。
驷马: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介(由四匹披甲的马所驾的战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6)自怨自艾.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治理,比喻改正错误,惩戒,惩罚;自艾:自己改正错误。
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
出自《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於亳。” (7)火中取栗。
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从前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到农家院中正在炒栗子,猴子馋得口水直流,就问猫喜不喜欢吃栗子。
猫表示想吃,猴子叫猫趁主人不在场时去烧着火的锅里拿栗子,猫忍着烫把栗子一个一个拿出来,猴子则在一旁乐呵呵地一个个吃栗子。 (8)富贵不能*.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 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 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9)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晋国祝贺赵文子宫室落成,晋国的大夫发礼前往致贺。
张老说:“多么高大,多么华美!您将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 里居丧哭灵,在这里与国宾、宗族聚会了。”赵文子说:“武能够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居丧哭灵,在这里与国宾、宗族聚会,这就是全尸而跟从先大夫葬于九原 了。”
于是向北面再拜叩头,表示感谢。 君子称他们是一个善于赞美祝福,一个善于祈祷免祸。
(10)坐怀不乱。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出自 《诗经·小雅·巷伯》。春秋时期,鲁国的贤士柳下惠夜里在城门借宿时,遇到一无家可归的女子,当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
柳下惠怕她冻伤,让她坐在自己的怀中取暖,用衣服裹住她抱着她坐了一夜,没有发生不正当的 *** 行为。 。
.. 1、好好听故事网:拥有2万个经典儿童故事,专业播音员录制,让孩子保持早睡觉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标准的普通话,丰富孩子的阅读量,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支持手机,平板电脑在线连续播放! 2、金苗论坛拥有20000多个经典儿童故事,专注儿童故事在线收听。
提供励志故事,幼儿故事、绘本故事、儿童小说、国学启蒙、课文朗读,长篇小说等有声故事。支持手机,平板电脑连续播放! 两者都是专业儿童故事在线收听的,针对0-12岁的儿童,内容很丰富,如国学启蒙,诗歌朗诵,课文朗读,成语故事等等,对儿童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两者比较而言,前者听故事更方便,故事列表比较清晰,独立外置播放器,用电脑和手机听都可以。
7. 四字词语或者成语故事要有故事起因和悟出的道理要50字左右的,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加道理”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成语故事加道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