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邯郸的成语典故文化_邯郸成语典故文化介绍词
ysl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邯郸的成语典故文化_邯郸成语典故文化介绍词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邯郸的成语典故文化”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有关于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邯郸的成语典故文化”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有关于邯郸历史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散文诗歌吗?谢谢
2.关于邯郸的五个成语,典故,意思,比喻意
有关于邯郸历史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散文诗歌吗?谢谢
丛台位于邯郸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是古城邯郸的象征。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公
元前325
年—公元前229年)时期,是赵武灵王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的地方。丛台之名,是因为
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现存的古丛台,重修
清代同治年间,是一个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6米的三层青砖高台。台上建有据胜亭
、回澜亭、如意轩、武灵馆,存有许多碑刻。在第一层上还有郭沫若先生留下的七律
和乾隆皇帝亲题的诗碑。古丛台气势宏伟、巍峨壮观,历时2000年,几经修缮和改建
,虽原貌已失,但仍保持着古代亭榭的独特风格。台前翠柏夹道,有阶石可登,台周
碧水环绕,绿树成荫,为中原地区一处游览胜地。
邯郸是一座露天博物馆。邯郸成语典故之乡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
文化旅游。不到邯郸作成语典故旅游,可以说是爱好旅游者的一种缺憾。只有到了邯
郸,才能身临其境,体会到其深邃的文化内涵。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
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
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
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
赵武灵王地形图
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
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
主要有: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将相和、刎颈之交、围魏救赵、梅开二
度、退避三舍、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不射之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铜雀春深、
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绝妙好词、黄粱美梦、冬日之日、夏日之日、前事不忘,后事
之师、奉公守法、奇货可居、南辕北辙、河伯娶妻、挟天子以令诸侯、下笔成章、路
不拾遗、诗文判状、窃符救赵、步履蹒跚.、三寸之舌、惊弓之鸟、旷日持久、不遗余
力、舍本逐末、罗敷采桑、智者千虑等。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
曹魏邺城遗址
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末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间,
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
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
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
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
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
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
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
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
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
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
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
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
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
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
共计约1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
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
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
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
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
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
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磁州窑以粗犷、
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
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
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
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
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
广府太极
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
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
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
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
、“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如今,以杨露蝉和武禹
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影视
剧《广府太极传奇》在广府实地拍摄。
鸡泽毛遂文化
河北鸡泽是战国时期赵国名人毛遂的故里,“毛遂自荐”“一言九鼎”“脱颖而出”
等成语典故和毛遂精神是毛遂留给家乡的宝贵遗产。2008年,经专家考证,鸡泽毛官
营村是“毛遂自荐”
中毛遂的故乡,同样也是毛姓氏族的祖籍地,直至毛遂部分后人迁徙至河南、浙江、
江西、云南等地,后辗转至韶山——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鸡泽县决定加强对毛遂
文化的研究,挖掘整合毛遂文化资源,弘扬毛遂精神。为此,作为毛遂故里,毛泽东
祖籍地的鸡泽成立毛遂文化研究会,加强对毛遂文化资源的发掘、抢救、保护和利用
。近一年来,研究会探讨毛姓起源,考证毛遂及其家族名人毛享、毛苌、毛藻生平事
迹,并积极与国内外毛氏后裔联系,为大力弘扬毛遂精神,其一鸡泽将新一中更名为
毛遂中学,其二还将建设毛遂大街彰显毛遂文化,弘扬征集汇编毛氏宗谱,下力量搜
集有关毛遂文化的历史文物。一部反映战国时期名人毛遂事迹的《毛遂自荐》画册,
日前在河北省鸡泽县发行。鸡泽县组织人员撰写的《毛遂传》及**故事片《毛遂传
奇》创作,均已撰写完毕。据了解,这只是毛遂故里挖掘和弘扬“毛遂文化”内容的
一部分。此外,一部诚义燕赵人文精神的数字**《毛遂自荐》译名《毛遂传奇》日
前已在全国各电视台首播,并将由华夏**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向海外发行;本剧是由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共邯郸市委宣传部、鸡泽县委宣
传部联合摄制。这也是鸡泽县弘扬和挖掘毛遂精神的又一力作。
边区革命文化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
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
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
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
》、《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
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
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
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
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
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
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
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
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
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
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
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广场,把学步的
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
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
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
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
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
,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
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
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
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
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现在,这是个应用得
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
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
犹存。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
,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
,还有一座简易的土地庙。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
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
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
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
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
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
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
满堂,终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
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
能实现的虚幻梦想。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
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
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
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其
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近来重修的。
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
,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
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
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这个典故告诫人
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
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
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
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
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邯郸市区的
丛台公园中的武灵丛台则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是使用的。如今从台已经成为邯郸市的
地标建筑,许多商品都以丛台命名,当地人还送过我一瓶“丛台”酒呢。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丛台,除了检阅练兵之外,还是王侯休息**的地方,颇
负盛名,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在的主体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留下来的。历史上许多大
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处文化古迹。如
今,这里建成了丛台公园,成了普通百姓休息**的场所。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成语之乡”、“
典故之乡”。古城邯郸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众多脍
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邯郸学步———学步桥: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据载:“春秋战国时,有燕
国寿陵少年,看邯郸人步姿优美,便学步于邯郸,结果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
而归,引起大笑”。唐代诗人李白借此典故曾书“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
至今,邯郸尚有学步桥一景存在。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横跨沁河之上,为三孔石拱
桥,大孔券两侧有四个小拱券,桥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拱中心处雕有向下
俯视的龙头。桥面两侧有石栏杆,各有石柱多根,柱上雕刻石狮、石猴等兽形,形态
各异,制作精巧,造形美观,具有民族传统风格,为一处重要的古代建筑。
邯郸一梦———黄粱梦:中国成语中,有邯郸一梦、黄粱一梦、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梦熟黄粱、梦觉黄粱等,都是一个意思。此典出自唐人传奇《枕中记》。大概情节
是,有位叫卢生的秀才进京赶考途经邯郸,在一小客栈住下。当时,店主正在煮黄米
饭,卢生劳累之中便昏沉睡去,做了一个美梦,梦中享尽一生富贵荣华。等他一觉醒
来,一切没有变化,他还是个穷书生,连店主做的那锅黄米饭还没煮熟。
当年卢生做美梦时的客栈,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大集镇,就叫“黄粱梦”,位于邯郸市
北15公里处,占地20亩,是一组规模宏伟、保存较好的明清时代道观古建筑群。祠内
主要建筑有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等,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卢生殿内有卢生睡像
与睡榻相连。中央院落松竹交荫,鸟语花香。祠内还建有莲池、假山、回廊、碑碣、
钟鼓楼、八卦亭,间有古松翠柏点缀,环境优美清静,确有古观幽雅之遗风。这便是
黄粱美梦典故的故乡了。
胡服骑射———插箭岭:胡服骑射,见于《史记·赵世家》:“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
百姓”。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
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
作战方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
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
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故步自封,应学习别人长处,勇于改革。
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现此处已
开辟为一处融古代文化与现代游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林———赵苑。
赵苑占地2100亩,为群雀式建筑,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苑内景观分四部分。东部为
古名胜遗址区,内有插箭岭、梳妆楼、照眉池、铸箭炉等古遗址,有新修建的赵王殿
、诸子百家殿、古代兵器陈列馆。南部为苑囿区,内有鸳鸯园、家家乐游艺园。西部
为现代游乐区,内有九宫城、水上世界、胡服骑射场、垂钓园等。北部为度假区,有
仿古宾舍、高档泳池、台球房和小型放映厅等,是疗养度假的好地方。近期又在北大
门东侧建起了“邯郸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总体规划以具有北方特色为主的园林
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58个成语典故为内容,以战国时期的建筑特色为风格,以碑
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像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整个园林以门、沼
、台、山四大主体为中轴线,形成了9个各具特色的艺术景区。
炼石补天———娲皇宫:娲皇宫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位于邯郸市涉县凤凰山
上,距邯郸市120公里。相传是因“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而得名。始建于北
齐(550—557年),明嘉靖、万历年间陆续建筑,清咸丰年间重修,占地76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娲皇阁依山就势,坐北朝南,北靠绝壁,高四层23米。在建筑选址、地势
利用上独具匠心,整体建筑用8根铁索拴在悬崖上的8个拴马鼻上。娲皇阁的两旁建有
钟鼓楼,阁外山崖上保存有距今1400多年艺术价值极高的北齐摩崖石刻。
织绚邯郸———邯郸故城:东周时期,卫献公的弟弟姬专,为避灾难逃到晋国的邯郸
,他在这里专心致志营造邯郸,一生不再谈论卫国,这便是“织绚邯郸”的典故,意
思是忘掉过去向前看。人们常用“织绚邯郸”这一成语来形容为新生活而奋斗的人们
。
邯郸故城,在今邯郸市区的西南部,由东城、西城、北城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品”
字形,城内总面积为50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
围墙内地面有布局严整的十几处夯土台,城下有面积宽广的十几处夯土基址。
这座历史悠久的宫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自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至
赵王迁八年(公元前228年)被秦所占,历经八代共159年,一直为赵国的王宫所在地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徒其民河内,夷其城廓”,
自此赵王城变为废墟。赵都邯郸故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虽受到天灾与人为
的损毁,但地面的遗存仍很雄伟壮观,地下的遗址也颇丰富。其平面布局基本符合我
国古代前者为城,后者为廓,五里之城,七里之廓的都城建筑定制。
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赵威后问齐使、触龙说赵太后———丛台:赵国曾是一个多难
的国家。他在历史上曾经被侵犯和被欺侮。但是,国难识忠臣,国难出人杰,赵国出
现了一批不畏强权,善于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抗暴的英雄人物,出了一批有远见、明大
义的君臣,如赵武灵王、赵威后(即赵太后)、蔺相如、平原君、毛遂等人,终于使
赵国自立于强国之林。至今,邯郸尚存留有许多赵国遗迹,显示着赵国的霸业和强盛
关于邯郸的五个成语,典故,意思,比喻意
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距省会石家庄180公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历史近3000年。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建都158年,演出了许多英勇悲壮的历史活剧,经司马迁写进《史记》后,形成数百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邯郸一位专门研究成语典故的学者考证,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其中直接与邯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也有200则。其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人物、风俗、文化等方面,成为邯郸市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例如: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围魏救赵、窃符救赵、邯郸学步、顶天立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完璧归赵、盛气凌人、贫贱之交、利令智昏、不遗余力、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奇货可居、一字千金、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惊弓之鸟、舍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翼而飞、狗尾续貂、瓜田李下、鹿死谁手、黄粱美梦、路不拾遗等等,都发生在邯郸。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与如此之多的成语典故有关的城市。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邯郸“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
来自学海有崖乐当舟团队
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追问
如果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祝你进步!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也说“学步邯郸”。
黄粱一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常用此语。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而大彻大悟,三生浮屠。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
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毛遂自荐: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我推荐。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胡服骑射:是指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的故事,表现出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
窃符救赵: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纸上谈兵:纸:书。上:上面 。谈:谈论。兵:用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好了,关于“邯郸的成语典故文化”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邯郸的成语典故文化”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