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_浪淘沙是谁写的诗

tamoadmin 2024-08-04 人已围观

简介1.唐诗《浪淘沙》的作者介绍2.浪淘沙的作者是谁3.浪淘沙的全文是什么?4.《浪淘沙》所有古诗5.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是谁《浪淘沙》作者是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写了来潮时的壮观。原文:《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

1.唐诗《浪淘沙》的作者介绍

2.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3.浪淘沙的全文是什么?

4.《浪淘沙》所有古诗

5.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是谁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_浪淘沙是谁写的诗

《浪淘沙》作者是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写了来潮时的壮观。

原文: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唐诗《浪淘沙》的作者介绍

1、这首诗的作者是欧阳修。

2、朝代:宋。

3、翻译:时光匆匆而过就像大浪里面的沙子,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是出众的人才。

4、出处:《浪淘沙》。

5、全文: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才,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扩展资料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据词意,在写作此词的前一年春,友人亦曾同作者在洛城东同游。欧阳修在西京留守幕前后共三年,其间仅明道元年(1032年)春在洛阳,此词当即此年所作。词中同游之人或即梅尧臣。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浪淘沙》的作者是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此后,刘禹锡在朗州近十年。

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同时,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

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应物等交游赋诗 ,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

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主要作品

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

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

载《刘禹锡集》40卷。

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

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

《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六,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后世纪念

故居

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

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

同年,陋室经省人民 *** 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

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纪念馆

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飞檐斗拱,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

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陵墓

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荥阳市 *** 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刘禹锡墓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

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

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浪淘沙的全文是什么?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意思: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浪淘沙》所有古诗

意思是:时间像一条河,大浪会淘洗掉沙子,剩下的就是金子。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是出众的人才,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浪淘沙》,原文节选如下: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才,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译文:时光匆匆而过就像大浪里面的沙子,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是出众的人才。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写作背景: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是作者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全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据词意,在写作此词的前一年春,友人亦曾同作者在洛城东同游。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至洛阳西京留守钱惟演幕做推官,与同僚尹洙和河南县(治所就在洛阳)主簿梅尧臣等诗文唱和,相得甚欢,这年秋后,梅尧臣调河阳(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主簿。

次年(明道元年,1032年)春,曾再至洛阳,写有《再至洛中寒食》和《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等诗。

欧阳修在西京留守幕前后共三年,其间仅明道元年(1032年)春在洛阳,此词当即此年所作。词中同游之人或即梅尧臣。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是谁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古诗词有:

1、《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2、《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作者:白居易 (唐)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4、《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作者:欧阳修?(宋)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译文: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5、《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作者:王安石?(宋)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

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

名称《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年代中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言绝句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浪淘沙⑴ 九曲黄河万里沙⑵,浪淘风簸自天涯⑶。 如今直上去⑷,同到牵牛织女家⑸。[1];;注释译文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天涯:天边。 ⑷:古人以为黄河和相通。 ⑸牵牛织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译文 万里黄河着泥沙,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上去,一起去寻牛郎织女的家。[2]编辑本段作品简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2]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禹锡像

刘禹锡[3]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